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在湖北,重仓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房企深受其害。疫情对房企经营短期的冲击贯穿于拿地、施工、营销等全程,最终传导至现金流端。高杠杆、高周转的房企备受煎熬。
对于碧桂园、中国恒大等龙头房企,本轮疫情的短期冲击尚不足伤筋动骨。但对于福星惠誉、恒泰天纵等湖北本土房企,或是一场存亡考验。低速动比率、高资产负债率,本就缺钱的房企面对此次资金链挑战,处境堪忧,部分房企的短债危机或一触即发。
参考历史的经济政策逻辑,对冲2020年的GDP下行压力,政府大概率将在年内松动楼市调控政策,龙头房企有望因祸得福。在楼市宽松的乐观估计下,TOP20房企的业绩波动很大程度上有望被调控政策烫平。然而,眼下备受煎熬的“高杠杆”经营房企是否受益,取决于其是否能活过2020年第一季度。
事实证明,加杠杆经营的模式非常脆弱,甚至不堪一击。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势必击倒一众激进扩张的房企。苦不堪言的中小房企、春风得意的巨型龙头,房地产行业“大鱼吃小鱼”有望加速上演,并购进一步加剧。新冠肺炎疫情,或成为房地产行业洗牌变革的分水岭、助推器。
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NCP)感染患者重获康复,疫情前线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2020年2月16日的实时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治愈人数达到9651人。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真正拐点已经到来。
疫情正在好转,但房企的苦日子还远着。根据阻击疫情的要求,全国房企于1月下旬先后停工停售,进入全民战“疫”状态。经营的停摆,对各家房企的冲击不言而喻。2月日,春节后A股开盘首周,医药、计算机及传媒等板块经历剧烈震荡之后翻红,收获4%以上的涨幅,而地产板块的跌幅则达到-7.45%,成为所有行业中跌幅最大板块。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哪些房企最受伤呢?疫情将如何影响房企2020年的经营呢?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01
停摆的房企:减租、停工、捐资
从2019年12月8日首例新冠肺炎案例爆出到疫情爆发,期间仅40天左右。疫情形势的严峻、疫情蔓延的速度之快出乎普通人的意料。1月23日武汉率先宣布“封城”之后,湖北除神农架之外的16市相继“封城”,全国21个省市启动一级响应。根据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要求,全国房企停工停售,楼市迅速“冰封”。
减租浪潮
由于要求“封城”、“宅家隔离”,全国街头及市场门可罗雀,各地商城购物中心宣布关停,商户客流及销售额锐减。
为缓解商户压力,不少商业地产、物业公司、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等宣布为租户减免租金。全国包括深圳、重庆、广州、长沙、石家庄、合肥等地的房地产相关协会倡议房东减免租金。1月30日,广州市房地产租赁协会发文建议业主2月实行免租,3月1日-4月30日租金减半两个月。1月31日,重庆市国土资源房屋评估和经纪协会呼吁业主,2月份对遭受巨大影响的住房租赁行业经营者、房地产经纪机构等适当减免租金。同日,长沙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建议2月免租,3月份租金减半。
深圳、北京、上海、青岛、苏州、宁波等各地政府已明文鼓励商务楼宇、商场、市场运营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租金或给予租赁补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16日,全国超过126家房地产企业宣布减免租金,超过600家商场发布了特殊时期的租金减免政策。其中涉及的上市房企包括:龙湖集团(00960.HK)、融创商置、印力集团、金茂商业、合景泰富(01813.HK)等。
自1月26日以来,深圳市已明文宣布减免租的房企超过20家以上,涉及房企包括龙光地产(03380.HK)、星河置业、卓越商业等(表1)。2月5日,深圳市属国企对在全国范围内自有的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里非机关事业单位、非国有企业租户减免2个月(2020年2月1日—3月31日)租金;同时,加快减免深圳市属国企在全国范围内其他自有物业非机关事业单位、非国有企业租户的租金、管理费、停车费等。该项政策减免金额约9亿元。
深圳市下属的10个行政区也陆续发布了不同形式的减免租金政策。在福田区,区政府、区属国有企业物业对符合条件租户2020年1月份减租金50%、2月份租金全免,3月份减租金50%。鼓励区内15家股份合作公司对租户减免租金,对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租金的,在2020年股份合作公司支持政策中依照减租规模予以专项支持。鼓励支持商业街区、园区、综合体业主减免租金,对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减免租金的,在2020年产业资金政策中依照减租规模予以专项支持。
房企免租本质是互救企业、抱团取暖。总体来看,各家房企减免租金规定各异。
有的房企免租金额巨大。如,红星美凯龙(01528.HK)免租规模超过5亿元。1月28日,万达商管宣布对全国各地所有万达广场商户的免租政策,涉及资金30-40亿元。王健林“免租”在网络上好评如潮,被认为是抗击疫情的“慈善义举”。
有些房企免租时间较长。龙湖集团宣布从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3月31日期间租金费用减半,期限长达65天。湖北省宗雅地产及恩施州九尊地产公告,免除公司旗下所有商业全体商户2月1日至3月31日,共60天商铺租金。
粗略估计,房企对商业物业的减租规模超过了100亿元。
停工停售
新冠肺炎疫情发酵,全国各地的房企从拿地、投资、销售、营销还是推盘几乎都处于“停摆”状态。1月25日,福州和成都两个城市已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律不得对外开放商品房售楼部”。次日晚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提出“暂停售楼处销售活动”。此后,湖北、浙江、江西等省份相继要求暂停开放商品房售楼处。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先后至少有60余个城市明确发文暂停开放售楼处。
在政府并未明确发文之时,已有多家房企主动选择暂时关闭售楼处,包括碧桂园(02007.HK)、星河地产、金科股份、越秀地产(0123.HK)、敏捷控股(00186.HK)等。
由于地方政府陆续切断了人员流动渠道,各地建筑工人暂时无法返回工地,加之返乡也要“隔离”,房企纷纷推迟了开工日期。据统计,中国恒大(03333.HK)、碧桂园、滨江集团、远洋地产等在内的房企均延长春节假期。
从时间上看,多数房企的开工日期暂定为2月10日,比正常的节后开工延迟10天左右。其中,中国恒大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16日,2月17日正式复工。“恒大人从来没放过那么长的假。恒大全国1246个地产项目2月20日前不开工、1040个售楼处不开业”。
目前,土地交易也暂停了,多数城市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系统暂停所有已进场项目交易活动及新项目进场登记工作,恢复时间尚不确定。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长沙、温州和湖北的13个城市已明确暂停土地交易时间及复工时间(表2)。
部分房企,如碧桂园、保利发展(600048)、华夏幸福、旭辉控股(00884.HK)、泰禾集团等纷纷推出线上售楼处。所谓的“线上售楼”,主要定位于房源展示和咨询功能。线上售楼亦是不得已的应急措施,带来的成交非常有限,全国楼市春节后几近零成交。
据2月16日恒大集团发布的网上销售数据,恒大近3日内的网上认购为4.75万套,涉及恒大全国600多楼盘,最多的楼盘被认购了870套,总价值达到580亿元。网上认购的实际转化率,则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主动捐资
面对疫情蔓延,房企们当仁不让以不同形式伸出援手、共克时艰。1月23日,融创中国(01918.HK)率先捐资1000万元帮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次日,恒大集团宣布捐赠2亿元为武汉“加油”,创下行业最高捐资纪录。据《地产锐观察》的统计资料,截至2月8日,全国有超过196家房企捐款逾25亿元、其他物资。
房企的阔气出手赢得国人的点赞和尊重,也给外界留下“年景尚可”的印象。而事实上,覆巢之下未有完卵。新冠肺炎疫情下,房企自身也麻烦不断,“苦日子”刚刚开始。
02
哪些房企最受伤?
房企大佬许家印曾说,“越是市场不好的时候,越能展现房企的功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房企堪称极限生存能力的考验。
从疫情发展情况看,虽然感染者遍及全国,但重灾区在湖北(尤其是武汉),重仓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房企深受其害。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链条看,疫情对房企经营短期的压力贯穿于拿地、施工、营销等全程,最终传导至现金流端。因此,高杠杆、高周转的房企必然备受煎熬。
重仓湖北及武汉的房企
湖北的全国龙头房企扎堆,尤其是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超过60家百强房企进驻武汉三镇。乐居网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全年土地出让金1728亿元,同比大幅上涨34.8%,创下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城市第五,在二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苏州两市。
万科A、中国恒大、碧桂园、金地集团等老牌房企早在2009年以前即已入驻武汉。近年以来,融信中国(03301.HK)、中梁控股(02772.HK)等后起之秀房企相继进入湖北市场。而湖北本土房企逐步向武汉郊区、武汉周边及湖北其他城市下沉。
经过2018年“史上最严”调控之后,融创中国、华夏幸福、金融街等房企2019年大手笔在武汉拿地补仓。2019年,融创中国耗资超234.4亿元在武汉拿下逾10块地。华夏幸福以116亿元拿下两宗地。美的置业(03990.HK)在武汉和湖北的扩张相当生猛,2019年拿地39.79亿元,拿地均价高达7291元/平方米,位于所有房企之首。中国恒大、中梁控股等均在湖北鄂州、随州、黄冈等四五线城市展开布局。
数据显示(表3),在武汉土地储备多的是TOP20房企及吉利、东风等产业龙头。融创中国是在武汉土地储备最多的房企,其土储约为华夏幸福、万科A、绿地控股的2倍,难怪孙宏斌将武汉视作“粮仓地”。
湖北本土房企,包括华生地产、恒泰天纵等在武汉的土地储备也相当充足。乐居中国数据显示,2019年,前述两家地产公司分别耗资63.5亿元、26.36亿元拿地,位居年内武汉民企业拿地排行榜前10。
2019年的销售数据显示(表4),全国性房企在湖北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5%左右,占比最低的融创中国为1.7%,金地集团最高为5.53%。
以销售额计算,在湖北市场,则是碧桂园、中国恒大两家最高,分别达到340亿元和278.9亿元。前述两大房企在湖北的销售额,约有1/3来自武汉市,其他则布局在湖北的二三线城乡结合地带。
在武汉市场,万科销售体量最大,万科、龙湖集团、金地集团、旭辉控股等房企的湖北市场均以武汉为主。
奥山控股、福星惠誉、恒泰天纵等湖北本土房企的销售规模相对不大,但其在湖北市场的销售比重非常高,如恒泰天纵在湖北的销售占全国销售额之比高达99.82%。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了烫手山芋。综合土储及销售数据来看,由于在湖北及武汉布局的房企众多,疫情短期内的影响必然是广泛的。
根据TOP20房企的历史销售数据,2月份销售额通常在全年占比居于4-7%,3月份销售额占比居于6.5-11%。若2020年3月疫情得到控制、市场逐步恢复,那么TOP20房企的销售额总额于全年年均占比在10.5%-18%。依此粗略推断,新冠肺炎疫情对TOP20房企的短期销售规模影响约10%-20%。
有业内人士向新财富爆料,美的置业2019年4月底首进武汉,耗资数53亿斩获两块地,此后遇上武汉2019年10月举行军运会,项目延迟开工,如今又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项目继续停工,“50多亿资金就一直在耗着”。项目沉淀在手中,短期内难以回笼现金,这对美的置业应当是个不小的负担。
根据《房地产观察家》的测算,2019年中国恒大、新城控股、世茂地产(00183.HK)、阳光城、中南建设、金科股份6家房企2个月利息与管理费之和占半年的净利润比均超50%。TOP20房企的平均利息成本及管理费用占到半年净利润总额的31%,其中仅利息成本就占到半年度净利润的21.4%。疫情导致停工的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房企2020年度利润。
参考2003年SARS期间数据,京粤两大重灾区房产成交量同比增速为-5%,远低于全国增速6.8%,其余感染区未出现明显增速下跌。如此说来,湖北省尤其是武汉的房产成交量增速下降乃是板上钉钉之事,而考虑本次疫情停工停售范围涉及全国,房产的实际成交情况或比2003年悲观。
对于深度布局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影响程度或更大。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春节后通常是“返乡置业”高峰期,2020年的“小阳春”就此泡汤。加之疫情过后,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需求下降或明显,去化难度加剧,势必重创大举三四线城市的湖北本土企业及龙头房企。
由于武汉及湖北的市场销售仅占龙头房企的5%左右,对于碧桂园、中国恒大这类龙头房企,本轮疫情短期的冲击尚不至于伤筋动骨。若情况乐观,甚至有望因祸得福(此项下文将继续讨论)。但对于福星惠誉、恒泰天纵等湖北本土房企而言,性命攸关,或是一场存亡考验。这些房企是否能逃过此劫,则取决于其现金流和融资能力。
高杠杆、高周转房企
“高杠杆、高周转”,意味着“拿地快、开工快、开盘快、销售快”。这种玩法要求房企高速运转,现金流速度快。如今房企突然停工,类似于高速运转的流水线被拉了一个“急刹车”,这或会直接拉断一些房企的资金链。
招商证券分析,部分房企最快或要到3-4月回到正常销售轨道上,判断可能要4-5月才恢复以往3月的小高峰。历史数据统计显示,房企第一季度销售占全年比例约18%,售回款占全年比例约21%。
新财富导出A股上市房企最新的(2019年第三季度)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两项财务指标(表5),并对其进行排序。数据显示,同时进入速动比率排名最低、资产负债率排名最高的TOP20房企包括4家:鲁商发展、泰禾集团、荣安地产、京投发展。
若将房企范围扩展至50家,上述两项指标重叠的房企有18家,包括:*ST津滨(00897)、财信发展、迪马股份(600565,旗下有表4所涉的东原集团)、广宇发展、华远地产、嘉凯城、金科股份、京投发展、鲁商发展、荣安地产、荣盛发展、泰禾集团、天房发展、新城控股、新华联、云南城投、天津松江、中南建设。
港股上市的内地房企众多,但最新相关财务数据不全。若参照2018年年报的数据,按照上述两项标准进行筛选,7家房企符合前述标准:富力地产(02777.HK)、融信中国、美的置业、中梁控股等(表6)。
根据财务理论,速动比率是反映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其速动资产除以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得到的数值。通常而言,如速动比率小于1,说明上市公司的还款能力欠佳;若速动比率低于0.5,则表明该公司存在短期偿债能力风险。过低的速动比率数据,或意味着近1年内房企存在资金链断裂、股价闪崩的风险,投资者应小心谨慎参与。
上述筛选出的房企名单显示,入选的房企规模体量悬殊,从几十亿到千亿不等,但多是近年的扩张颇为激进,且多为民营企业。如泰禾集团、富力地产、融信中国、中南建设、金科股份、新城控股等房企,近年均因激进扩张或资金饥渴而备受关注,频繁成为财经媒体报道的对象。
过去一年,泰禾集团为缓解流动性危机做出了变卖项目、股权合作、加快项目入市,提高回款率等一系列努力,但未扭转全年销售额下滑的局面。克而瑞的销售榜单显示,2019年,泰禾集团全口径销售额为808.7亿元,同比下降38%,对比其2019年1500亿元的全年销售目标,达标率仅有53.87%。克而瑞50强排名中,泰禾集团成为2019年的全口径销售额下滑幅度最大的房企。
与泰禾相似,富力地产2019年完成1318亿元权益销售额,仅为其全年1600亿元的权益销售额的82.43%,成为已披露销售业绩的50家上市房企中6家未达的房企之一。
2017年风光收购万达旗下77家酒店之后,富力地产旗下的商业地产资产体量的大增,其现金流紧张,2019年8月因发文要求“暂停拿地”引发行业轰动。财务数据显示,富力地产的速动比率已从2016年的0.8骤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0.44。
克而瑞数据显示,泰禾集团、富力地产2019年均跌出了行业销售规模前20。
2019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中梁控股,业内有“小碧桂园”之称。上市之前,中梁控股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百亿级到千亿级的跨越,跻身中国房企30强。
中梁控股的突出特点是重仓三四线城市,但开年不利,随着疫情爆发,期盼的2020年“小阳春”落空了。数据显示,2020年1月,中梁控股1月销售金额、销售面积环比分别断崖式下跌66.36%、69.79%。
2019年中经历“风波”的新城控股,是上述18家风险房企名单中规模最大者。经过最近数年的激进扩张,新城控股已晋级行业销售前列。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新城控股以2308.2亿元操盘金额位居行业第8位。按表4所示,新城控股在湖北的销售额占其总额之比为4.77%,并成为湖北省销售TOP20房企的第7位。
美的置业被曝出激进扩张,依附大股东“输血”生存。2019年11月,冲刺千亿目标的美的置业,贵阳一项目正在建设的地下停车场发生垮塌,造成10名失联人员,8人死亡,2人受伤,酿成“流血事件”。激进扩张、频拿地王的北辰实业(2.26, 0.00, 0.00%),近年资产负债持续上升,市值规模10年跌去60%。
所幸的是,富力地产赶在2020年1月17日发行了超短期融资券7亿,期限仅有120天。2020年2月7日,新城控股公告称境外子公司发行美元债3.5亿美元。
2019年,全国各地各部门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415次,超过400家房企宣布破产,不少房企正在走向破产的道路上。进入2020年,房地产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1月TOP100房企单月权益销售金额共计4262亿元,同比下滑16.2%。同期,销售额排名前50的房企中,销售额同比下滑房企达40家,业绩下滑率达80%。
CRIC监测数据显示,88个重点城市春节假期成交量环比上周出现断崖式下滑,降幅达93%,其中一线城市跌幅更达到99%。春节假期之后一周,88个重点城市成交面积更是相比去年节后一周暴跌至95%。
目前全国房产销售基本停滞。本就现金流紧张的房企,面对时下“停工”挑战,想必极度煎熬。低速动比率、高资产负债率,前述房企处境堪忧,部分的房企短债危机或一触即发。
03
重提“夜壶”,因祸得福?
据恒大研究院的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GDP的增速可能破5%,2020全年GDP的增速或降至5%-5.4%。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不可小觑。
过去的2019年末,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呈现企稳迹象、企业盈利能力正逐步探底回升。如今随着疫情冲击,短期内中国经济或再度面临下行压力。
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向来是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中银国际的估算,房地产行业占GDP比重或超过20%。至少在现阶段,中国房地产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救火”功能。因此,为避免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夜壶”或又将重新派上用场了。
17年前的SARS疫情期间,中国房地产成交量同比增速下降11%,国民经济遭遇重大负面冲击。为维持经济的稳定,2003年8月,国务院首次确立房地产行业为支柱产业进行托底,火速出台房地产“救市”政策。当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探底回升。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快反弹。由于楼市“过热”,国务院又于2004年3月及10月先后出台限制政策为房地产市场降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势必重创房企——全国范围内项目暂停施工、销售,致使开发商回笼资金的难度大增。房企的经营压力不乏传导诱发金融风险的可能。同时,企业停工停产、土地供应减少,短期内一些地方政府可能财政紧张,“保增长、保就业”压力较大。
参考历史的经济政策逻辑,对冲2020年的GDP下行压力,政府大概率在2020年内松动楼市调控政策、为房企松绑。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政府有望着手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缓解房企资金面压力。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出台,有望刺激房地产市场下半年交易量回升。
近日以来,无锡、西安、上海、南昌、浙江等地相继推出给予贷款支持、可展期还款、提前拨付预售监管资金、调整预售条件、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分期或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及优化审批服务等举措以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稳定房地产建设项目。这些被外界解读为楼市松绑的信号。
然而,与2003年对照,诸多历史条件早已今非昔比,历史的政策逻辑仅作一般性参考。早在2019年7月30日,中央政府已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因此,2020年内的楼市定向宽松调整力度或大不如前,或是政策宽松仅为短暂过渡。2021年开始,房地产市场或将继续过“苦日子”。
接着上文,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第一季度以后房企的影响。倘若上述政策逻辑推断成立,那么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全国房企有望因祸得福,迎来天降甘霖之利好。在楼市宽松的乐观估计下,TOP20房企10%-18%的短期销售规模的冲击,很大程度上有望被调控政策烫平。然而,眼下备受煎熬的“高杠杆”经营房企是否能够受益,取决于其是否能活过2020年第一季度。
投资界常说“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倘若上述政策分析逻辑成立,那么如今楼市惨淡也许恰是一个出手楼市投资的不错时机。
04
加速洗牌
时间的列车驶入2020年,这已不再是房企史上激情四射的年份了。克而瑞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TOP100中国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仅为6.5%,远远低于2017年40.5%、2018年的35.1%。
与此前两年相似的是,2019年,TOP3、TOP10、TOP30、TOP50、TOP100房企的权益销售金额集中度分别高达9.5%、21.4%、35.7%、43.5%、53%(表7)。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很高,“强者恒强”特征依旧明显。这波大约始于10年前的产业趋势仍在继续,房地产市场从早前的完全竞争市场状态逐步向垄断竞争,甚至寡头竞争演变。
在存量博弈的房地产市场上,房企的经营风格粗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TOP5房企为代表的龙头房企,其早前已完成加杠杆扩张并脱颖而出,如今“稳坐钓鱼台”。二是正在加杠杆激进扩张的房企,以TOP20-30房企为代表,其正在加杠杆做大规模,以谋求进入新一轮竞争的入场券,如苏系、浙系、闽系等房企。三是正在去杠杆的房企,通过去杠杆压缩规模,做大利润、控制风险,典型者如SOHO中国(00410.HK)。
房地产江湖以规模称英雄,加杠杆仍然是房企经营的主流。以融信中国、旭辉控股、阳光城、泰禾集团为代表的“闽系”房企,以中梁控股、祥生地产为代表的“浙系”房企,及以新城控股、中南建设、弘阳地产(01996.HK)为代表的“苏系”纷纷在全国跑马圈地,唯恐与杠杆红利失之交臂。
过去两年来,高压的调控政策、国内“去杠杆”等宏观及外部冲击接踵而至,房企措手不及、相继城门失火。华夏幸福、中国金茂(00817.HK)被迫出让股权、引入金主求生;新城控股、泰禾集团等持续出售资产;富力地产宣布“暂停拿地”。加杠杆激进扩张的房企已或元气大伤、或如多米诺骨牌一块块倒下。
事实证明,“加杠杆”经营的模式非常脆弱,甚至不堪一击。突发事件检验中小房企的风险管理能力。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势必再度击溃一众激进扩张的房企。这次还有多少房企能虎口余生?这是否意味着,“加杠杆”已不再适合多数中小房企?
新冠肺炎疫情下,头部房企的现金流压力相对较小,一些巨型房企手握大把现金,可谓“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万科、中国恒大手握的现金余额分别达到2228.4亿元,1329亿元、2068亿元。苦不堪言的中小房企、春风得意的巨型龙头,房地产行业“大鱼吃小鱼”有望加速上演,并购进一步加剧。
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房企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在漫长的历史轮回里,经历一次次的突发事件及外部冲击,一批批房企终究会熬不过考验而黯然消逝。每一次重大突发事件,都可能成为行业一次次洗牌变革的分水岭、助推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或也不例外。
(文章来源:新财富)
(责任编辑:DF406)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