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抗击疫情,又要企业复工,还需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如何兼得?
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率先一步,对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贵州、四川等地区,包高铁专列,开到员工“家门口”,员工免费坐专列。
不仅包高铁,浙江嘉善县政府还免费包机接外地员工返岗。
非常时期,防控疫情重要,有序复工也放松不得。返工“待遇”越来越高,从包巴士、包高铁,升级到了包飞机。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此举既满足企业复工的用工需求,又降低员工各自返程的疫情传播风险。
包高铁、包飞机接员工返岗
政府买单
16日22时7分,载有近300名贵州籍复工乘客的G4138次定制专列到达杭州东站,该车次于当日13时57分从贵阳北站开出,这是铁路部门节后开出的服务企业外地员工返程的全国首趟复工人员定制专列。
来源:微博截图
杭州东站到达区,一些企业打出“欢迎您回家”、“欢迎新建德人回家”等暖心标语,每位到达员工都收到了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口罩。
一位刚下高铁的小伙子说,前几天厂里发了一个表格,说免费坐高铁回杭州上班,将信将疑地填了表,没想到过了几天,真的通知他去贵阳坐高铁。
据介绍,在G4138次列车上,乘务工作人员组织复工乘客分散就坐,一横排五个座位只坐两到三人。
所有复工人员到达杭州东站后,接受体温测量和身份核验,然后被所在企业接回,走上复工岗位。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是实体企业,网络办公不能解决生产问题,需要员工到岗,公司一百多人,一半员工都回老家过年。2月15日,公司复工,只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到岗。在得知政府组织复工专列后,公司与员工沟通,这次有14名员工符合条件搭乘专列。
东方通信、恒生电子、中策橡胶等公司均有员工搭乘此次复工专列。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第二趟杭州复工人员定制专列将于2月17日从成都开出。同时,杭州从2月17日开始,城市公共交通和市域道路客运将恢复正常运营。
在同一天,即16日17时30分,浙江长龙航空GJ8025航班载着154名浙江省嘉善县企业的返岗员工,从四川广元机场抵达杭州萧山机场。
贴有“接您返嘉嘉善就是您家”标语的嘉善县政府统一调配的巴士,在机场外无缝对接,送员工直接抵达企业。
据称,“返工包机”是全国首次,值得一提的是,以前长龙航空没有开通过杭州至广元的航班,此次为首次执飞。
新招员工有千元补助
输送员工最高获50万元补助
16日,浙江省湖州市出台《关于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的意见》,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企业复工复产补助奖励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包括工业、服务业、建筑业)复工复产,对企业新招员工,给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对于组团带员工的,“20人以上市外人员到湖州就业的,给予200元/人的一次性奖励。”如果企业统一组织到市外员工包车返回的,包车费用由政府全额补贴。
来源:湖州发布
不仅湖州市,浙江省的绍兴、海宁,江苏省的南京、徐州等也开通包车“点对点”一站式服务,接非湖北地区符合健康条件的员工返岗。
16日,宁波也出台《促进企业复工复产20条意见》,从支持员工返岗、关心员工生活、优化用工服务、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全面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宁波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每家企业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人力资源机构向企业输送员工50人及以上并就业超过3个月的,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每家机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在校学生顶岗实习3个月以上的,按每人最高1000元奖励企业。
浙江义乌市也出台“暖企”措施,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员工,由政府组织专车、专列、专门车厢负责接送,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企业复工:
服务下沉、暖心留人
当部分城市还没有反应过来,浙江等地已经开始“抢人”,政府摸底企业困难,做好服务文章,打暖心牌,解决员工复工的后顾之忧。
2月15日,在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二十场)上,海宁市副市长濮新达表示,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员工乘坐公共交通返回,交叉感染的风险会比较大,于是指导企业包车、包机、包专列,接新老员工返岗,政府给予2/3的补助。目前,海宁市已开复工企业达到1094家,企业复工率达到51%,复工员工达到6万多人。
不仅浙江,广东省珠海市也发布了相关意见,企业新招用员工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企业招工补贴,每家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
江苏省无锡市,政府为复工企业提供返岗员工的核酸检测服务,并补贴50%的检测费。
江苏省盐城市,鼓励企业网络招聘,尽可能把前期环节放到线上,减少线下聚集。
除了出钱、出力,也有简化服务的。江西省16日则提出,取消因疫情防控对各类企业、建设项目复工复产的批准手续,复工复产改为报备制。
还有不少企业细节服务值得称赞,山东烟台港职工食堂,员工就餐保持2米的间隔。也有企业食堂在餐桌上搭出隔板,有网友戏称,“严肃氛围堪比高考考场”、“食堂吃饭,吃出了科举考试的感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078)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