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来,ETC纠纷、信用卡盗刷、银行征信、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投诉多石沉大海、维权更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抗疫救灾”与“复工复产”两手抓 银保监会再推12条措施保障金融供给
来源:金融时报
伴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保障金融供给的任务更为迫切。为此,中国银保监会2月1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不仅关注前期对疫情防控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出台了涉及受疫情影响企业复产复工、帮扶小微企业等多个方面共12条措施,支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措施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政策,不少也是中长期银行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将为下一步经济稳定打好基础。另外,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疫情过后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常态化应对灾害造成的影响,在监管指标的具体要求、监管指标豁免权等方面作出规定。
对于疫情之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应发挥的作用,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连平表示,金融机构不仅要做到不抽贷、不断贷,而且要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医疗物资相关企业增发贷款。当然,目前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有所作为,他认为未来的力度还可以加大。另外,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良好,拨备水平也比较高。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44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6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保持在2%以下。这保证了银行有能力在关键时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应对当前疫情冲击的影响。
对重点领域分类施策
具体来看,《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全面服务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大春耕春种金融支持。
《通知》要求,各银行机构要提早谋划、及时掌握企业信息,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息,支持受影响企业有序高效恢复生产经营。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渡过暂时难关。针对此次疫情关注度较高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通知》要求做好辖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对接和需求调查,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客户,积极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内部资源倾斜,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目前,商业贷款和专项再贷款投放得都很积极,尤其在医药领域,优先审批,价格优惠。小微企业方面形势比较复杂,监管部门对此一直都有充分认识,并提出了一揽子金融扶持计划,结合其他部委的政策,共同扶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面对疫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问题,需要强化对企业复工复产的融资支持,让企业有相对充足的资金来复工复产。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还要做好支付结算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资金有效流通。同时,眼下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也需要强化对农资生产、流通企业的支持,在稳定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障粮食生产供应。
在保险方面,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日本“3·11”地震海啸灾害发生之后,日本金融厅(FSA)会同日本银行(Bankof Japan)等监管机构共同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应对灾害对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除了常见的信贷服务利好外,对于保险保单持有者而言,一方面,监管机构指导保险公司快速高效地对地震灾害进行保险赔付;另一方面,对于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客户,保险公司也被要求对客户保费的缴纳给予一定的宽限期。与之类似,此次《通知》在第二点中也提到,“鼓励保险机构通过减费让利、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渡过暂时难关。”
“零接触”线上金融不断发力
一键融资、纯线上平台……疫情发生以来,为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各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场景。
《通知》指出,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陈昊表示,事实上,在2003年“非典”期间,广东、北京等地区的网上银行交易量激增,也为金融机构线上化转型提供了机遇。在当前情况下,有序引导相关需求,加强线上金融服务,审慎探索金融科技的新运用将为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创造双赢的局面。金融机构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和监管要求的约束,在发放贷款时需要进行现场核查、面签等流程。考虑到当前疫情,适当地运用科技手段,发展远程非现场核查等方式,不仅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发放贷款支持企业复工,同时也避免了可能的感染风险。对此,王一峰谈到,疫情期间,监管和金融机构都在努力让金融服务不中断、大量线上化,这既是疫情期间的特殊举措,也会是金融服务在未来数字化时代更新迭代的趋势。
不过,专家同时强调,虽然方式有所创新,但审慎发放贷款仍然是金融机构经营的核心风控要义。
超5000亿元信贷已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自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方面便已开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扶小微企业等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政策方面,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1月30日发布《关于动员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2月1日,同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
2月15日上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了近期工作重点,例如提供了差异化的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切实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等。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另据初步统计,目前已经有35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情况下,将400余款意外险和疾病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包含新冠肺炎导致的身故、伤残和重疾的赔付。74家保险公司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家属、疾控人员赠送意外险、定期寿险等多种保险保障,总保额约9万亿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