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特别提及,进一步支持丰富债券、利率、外汇、期货期权等上海金融市场的业务和产品,促进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设。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从相关机构处了解到,部分中、外资银行已开始筹备利率期权、国债期货等相关交易事宜,包括业务规范等相关文件。
利率期权业务有助对冲风险
早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通知称,将于2020年2月24日起试运行利率期权交易及相关服务,以更好发挥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作用,满足市场成员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挂钩标的为贷款报价利率(LPR),即LPR1Y/LPR5Y的利率互换期权、利率上/下限期权。期权类型为欧式期权。
机构人士普遍预计表示,该衍生品相当于以利率为标的的期权,可以有助对冲风险,但对市场的整体影响不大。
中信期货金融期货团队提及,目前全球场外利率期权未平仓名义本金金额高达45.30万亿美元。过去20年,全球场外利率期权规模一般为利率互换的10%~20%。我国利率互换约为12700亿元,但由于LPR推出时间较短,挂钩LPR的利率互换仅140亿元,对应的利率期权市场的培育也需要一些时间。
目前,分币种来看,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计价的利率期权占比分比为72.0%、19.3%、5.4%和1.5%。此前我国贷款基准利率变动较少,变动时间不确定,难以推出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LPR利率固定每月报价一次,变动相对频繁,基于LPR推出利率期权产品比较方便。随着我国贷款定价转向LPR,运用利率期权管理贷款利率风险的需求会显著增加,挂钩LPR的利率期权的发展值得期待。
不过,也有交易员对记者提及,鉴于LPR是每月报价所得,而非如repo(回购)等市场真实交易出来的价格,因此对期权而言,价格的连续性可能仍不足。
商业银行备战国债期货
比起利率期权,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的意义更为重大。过去两年来,外资始终表示希望进一步参与中国的国债期货市场,国债期货从流动性等方面而言都是对冲利率风险最为有效的工具。
“商业银行的确也在做相应准备工作,但具体开户、交易等事宜仍需等待监管的具体指引。”某券商期货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多位银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银行也在为国债期货交易进行相关准备。
事实上,商业银行本应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体,即其债券持仓量是最大的,相应也具有最大的以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的需求。但是,之所以商业银行未能进入2013年重启的国债期货市场,主要是受限于现有的制度法规和监管因素。
“鉴于商业银行是持券大户,由于债市交易方向的趋同性很强,在做空对冲惯性下将会对期货价格构成重大冲击,这也就是所谓的‘摇尾巴狗’(tail wags the dog)的风险。”某外资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当然若届时允许商业银行介入国债期货业务,监管层也或对相关开户、仓位等作出一定限制,来避免潜在风险。
基于此,记者采访的相关银行、券商人士也提及,监管机构可在国债期货交易规则、监管条例、风险控制方面依据特殊情形相应调整,如规范商业银行国债期货套期保值最大敞口、投机套利建仓额度、向中金所汇报持仓情况等。
法巴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主管孙鸿志接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提及,就对冲工具而言,中国境内债市提供的对冲工具包括了国债期货、IRS(利率互换)、债券借贷和债券远期。外资目前可以通过Direct CIBM渠道参与银行间债券借贷等市场,尚无明确规定是否可以通过债券通渠道参与,“海外投资者非常希望参与中国境内的国债期货,但目前仅限境内证券机构,如果境内商业银行和外资机构可以交易国债期货,这将提升外资对境内债市的配置需求,同时市场的流动性将大大提升。”
中国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宋垚则认为,若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将极大丰富曲线交易策略。投资者可根据对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中端、长端、超长端形态的预期变化,构建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期货的多种策略组合。另外,还可从期限匹配出发,与信用债相配合,对冲信用债的利率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