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四期试点后,新资产类别“标准化票据”终于面世。
2月14日,央行《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参考资产支持证券(ABS)的思路,以票据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来偿付投资者本息。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办法》对标准化票据的定义,基本符合“资管新规”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
业内普遍预期经由“标准化票据”实现票据资产非标转标。根据票交所数据,截至2019年末,已贴现、未贴现商业汇票总规模已超12.5亿元,未来市场规模可期。但“非标转标”还要看未来相关监管政策。
此外,《办法》提到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未来应收账款在保理转让、资产证券化之外能否实现票据化,发挥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支付结算和融资作用,值得期待。
“非标转标”新路径
根据《办法》,标准化票据是指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在逻辑上,票据是一类信贷资产,属于非标;标准化票据属于债权类资产,有望成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即非“非标”。
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小和认为,《办法》中的标准化票据,按照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等分化等五个条件是具备的。目前预期票据“非标转标”为时还早,因为承兑和贴现过的票据还不具备等分化等条件。
目前,“非标”和“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界限并未最终明确,但业内普遍预期,“标准化票据”将被划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2019年10月,央行等四部门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将银贷中心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金所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报价的收益凭证、上海保交所的债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等列为“非标”。
根据票交所数据,截至2019年末,已贴现商业汇票8.18万亿元,未贴现的商业汇票总额约4.5万亿元,总计约12.6亿元。
“理论上,都有可能进入标准化资产。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能进入或具备各项条件进入标准化票据资产的票据量不会太多,或者说有个过程。即使能有20%的比例,也超2万亿。标准化票据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另外还有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空间,加上各项条件的完备包括标准化票据存托机构、经纪机构、评级机构、承销商及投资机构等的成熟,相信未来规模不会小。”肖小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业内人士预期,若监管未来明确“标准化票据”属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则有望打通万亿规模的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
普兰金服总裁助理季鹏飞认为,以银票、商票等非标资产为基础资产池创设的“标准化票据”,基本符合“标准化债权”的认定条件。包括:可等分可交易、创设前和存续期的信息披露要求、在交易所托管、公允定价要求、在银行间市场和票据市场交易等。
根据《办法》,“标准化票据”的基础资产应符合五项条件,包括承兑人、贴现行、保证人等信用主体的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依法合规取得,权属明确、权利完整,无附带质押等权利负担;可依法转让,无挂失止付、公示催告或被有关机关查封、冻结等。
深圳商票圈科技副总裁刘聪认为,征求意见稿对“标准化票据”并未限定银票还是商票、未贴现或已贴现,相当于商业汇票理论上也可以作为基础资产入池。“未来入池的资产中,除了少部分流动性较弱的中小银行承兑的银票外,未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作为基础资产的需求会更旺盛,市场空间可能更大。”
应收账款票据化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新增了供应链金融内容。《办法》指出,标准化票据的目的是“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
早在去年6月,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的票据化。
中国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巨大,且账期不断拉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3.7天,比上年末增加2.0天。
实体企业的应收账款资产,要么以保理资产形式,要么进行证券化出表,没有应收账款抵借或贴现业务。若应收账款票据化,企业可以较低的票据贴现成本获得资金,又能加快资金周转率提升经营利润。
从票据和标准化票据的资产属性来看,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周冠南在报告中认为,未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基本反映商业信用,以供应链上下游、集团公司内部等形式存在,以期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票据,类似“短融”产品;经过银行贴现的票据或银行承兑汇票,反映银行信用,类似“同业存单”产品;类似于资产支持证券的模式,未来产品的复杂程度可能逐步加深。在利率下行,配置需求旺盛,面临一定程度“资产荒”的背景下,新产品创设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在我们实践过程中发现,商票是很好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工具,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大企业的信用辐射,灵活进行融资安排,特别是应对临时性、紧急性的融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商票作为信用抓手,可以精准滴灌到产业链上下游多层级的中小企业,商票同时也是金融监管机构实现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有效工具。”刘聪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