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目光依然紧盯疫情发展,疫情影响之下,央行下调MLF10个基点、证监会放宽再融资等系列对经济刺激举措受到市场关注,而其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悄然发布H股全流通业务指南。
这是一份旨为落实H股全流通全面推开改革,明确相关股份登记存管和清算交收的业务安排和办理流程所制定的业务指南。就在这份指南公布后的第十天,蓝光发展成为了房地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月17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其董事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公司所属子公司参与H股全流通事项的议案》。
议案指出,蓝光发展决定将其全资子公司四川蓝光和骏实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部分蓝光嘉宝服务的内资股,依照《H股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引》的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转换为可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流通的股份。
具体方案为,蓝光和骏将其所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合计11,509.02万股股份参与股份转换,剩余75万股股份不参与本次股份转换。转换期限将为中国证监会核准文件的有效期内,择机完成蓝光和骏所持标的股份的股份转换事宜。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蓝光嘉宝服务或许是房地产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据中金公司的统计,截至11月15日符合“全流通”条件的H股公司数量约为160家,对应的股份市值1.64万亿港币,占这160家H股公司的总市值约67%,占香港市场31.9万亿港币的5.1%。
而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在证监会公布“全流通”新政以来,仅两家企业申请将内资股转为H股全流通股,另一家为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申请文件,招金矿业将申请不超过约15.6亿股内资股类别股份转换为H股并上市。
事实上,各家H股公司在上市招股书中,均对内资股转换有相关表述,指出这部分股份可转为H股,只需取得证监会批准。
但蓝光嘉宝服务拟将内资股转为H股流通的心思在证监会宣布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后不久便已透露。去年12月,蓝光嘉宝服务便公告表示建议修订公司章程,其中多条内容涉及对内资股转H股流通股的表述。
观点地产新媒体就为何将内资股转为H股,成功转股对公司有何利弊等相关问题联系蓝光嘉宝服务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对方表示需等交易所确认等原因,暂未答复。
不过,有规模房企高管对此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其认为国际资本市场本应该相通,但由于国内市场管制问题,而与国际市场割裂,相关措施的执行,对于市场、公司都是有好处的,副作用几乎为零。
港交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便曾发布的文章指出,H股“全流通”的全面推行会对市场相关主体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将有效解决内外资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优化企业的直接融资环境,提高公司投资价值,这将为内地和香港两地金融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H股“全流通”会显著增加境内上市企业融资便利度;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流动性;有助于提升公司治理和投资价值。
各家投行亦表达出类似的观点,其中安信证券便指出,H股架构下内资股不能兑现价值,导致股份和不能兑现的财富一样,无法抵押融资,对企业发展也是一大掣肘。H股实现全流通是给企业开放通道,H股上市的企业也能有足够的腾挪空间。
但市场上亦有声音指出,全流通或不利于短期股价。背后逻辑是,全流通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股票供给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在需求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应该会下跌。就蓝光嘉宝服务而言,在2月17日晚蓝光发展公布将转股之后,其股价在18日出现下跌,19日则高开低走。
实际上,以成功试点的三家企业为例,据兴业证券指出,三家企业在转股上市首日成交活跃,短期会出现波动大于恒生指数波幅,但长期而言,股价涨跌幅基本与恒生指数趋势保持一致。
换而言之,对于蓝光嘉宝服务而言,转股是一件百利无害的事。
全流通史记
H股全流通,是一场从2019年11月才正式全面铺开的改革。
此时,证监会发布《H股公司境内未上市股份申请“全流通”业务指引》,是继2018年4月进行试点后,正式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
据证监会披露,与试点细则相比,主要变化包括:不再对公司规模、行业等设置限制条件;不设家数限制和完成时限,按照“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则有序推进。
回看H股“全流通”的改革,从1993年两地监管机构签订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监管合作备忘录,1994年在《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中,明确H股上市企业股份分境外上市外资股和内资股两类,内资股无法在境外市场发行流通等等,多年历经B股可在H股上市、非境外上市外资股可以在境外上市、H股全流通试点后,最终,H股“全流通”改革终于全面推开。
数据来源:政府公开资料,观点指数整理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目前港股中主要分为中资股、香港本地股以及外资股三类;中资股分为H股、红筹股、中资民营股;H股分为尽在香港上市和A+H上市股。各种成分股份均在港股或A股市场上可流通,仅在香港上市股份中的内资股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
这部分股份构成是一项从1993年延续下来的传统。1993年7月,青岛啤酒成为首只在港上市的H股,但因应内地监管限制,内地法人股及国有股不能参与H股上市,自此所有在港上市的H股皆沿用此惯例,大致分为内资股及流通H股两部分。
直至2018年,证监会进行H股“全流通”试点,试点企业有三家,分别为联想控股、中航科工以及威高股份。
试点政策公布后,联想控股率先公布全流通试点申请获证监会通过,8名股东合计8.8亿股的内资股参加,转换后内资股占比46.02%、H股占比53.98%,H股流通股比和流通市值大幅提升。中科航空和威高股份的试点更加完全,目前均已实现了100%H股份的流通。
此次证监会宣布全面推开“全流通”改革,不再对公司规模、行业等设置限制条件,也为蓝光发展将所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的内资股,申请转为H股流通股提供政策条件。
(责任编辑:DF52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