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阿根廷签署了价值高达57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为IMF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救助项目。而今年2月19日,在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评估会议后IMF终于宣称,阿根廷的债务水平已经不可持续了。
作为国际上闻名的“老赖”,今天的阿根廷对此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其他国家也见怪不怪。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国家,如今人均GDP仍高于中国;30年前该国经济还曾被视为“经济奇迹”;而在100年前,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阿根廷恐怕无法想象本国有朝一日尽会沦为闻名世界的“老赖”。
不过,事实摆在眼前,本世纪以来阿根廷经济一蹶不振,如今更是需要靠IMF的救助来度日。那么,过去100年来阿根廷究竟如何从世界经济的金字塔尖跌落,该国的经济又存在哪些问题,才会令IMF给出的570亿美元救助金都打水漂了呢?
1。得天独厚:凭借农业跻身全球经济实力顶端,可媲美美英等国
“在移民到美洲时,究竟是去美国纽约好还是去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好?”这个问题放在今天,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以抉择的问题,甚至看起来有点傻。然而,对于100年前的欧洲移民来说,这却确确实实是个困扰着他们的问题。
为什么当时的移民会在这两个城市中出现“选择困难症”呢?这正是因为当时的阿根廷经济,足以匹敌后来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数据显示,1880年至1905年间,阿根廷年均GDP增速达到8%,而在1895年至1896年间,该国更是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一战前夕,阿根廷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0,与英法美等工业国家接近。安格斯。麦迪逊(Angus Maddison)数据库显示,1910年前后,全球只有包括英国、瑞士、美国和比利时等在内的7个国家比阿根廷繁荣。当时,阿根廷人均收入是意大利的1.5倍,日本的2.8倍,巴西的5倍,可见当时阿根廷的经济实力之强。
要知道,以美国为首的老牌强国,当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提振下,经济才能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但是,阿根廷当时并没有参与到工业革命之中,经济实力为什么却足以媲美美英等国呢?这主要是依赖以下4个因素。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欧美国家纷纷搭上第二次工业革命这辆“快车”之时,阿根廷却能凭借农牧产品的出口获得大量财富,这自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大量肥沃的土地包围。
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阿根廷自独立以后,就开始大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令农业成为该国的经济支柱,而阿根廷更是借此成为南美洲经济的“火车头”。时至今日,阿根廷在全球大豆、小麦和牛肉等农牧产品的出口市场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2)奉行自由贸易的政策
作为一个几乎完全由欧洲移民组成的国家,阿根廷对于欧美的各种政策全盘吸收,因此当时在贸易上也像欧美国家一样,完全奉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彼时欧洲处于工业革命中,经济欣欣向荣,人口也快速增长,因此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也就不断增加,这与正大力出口农产品的阿根廷经济形成了互补。
奉行自由贸易和拥有先进的航海及冷藏技术这几个因素,对于提振阿根廷经济来说,有着重大意义。因为当时全球农业发达的国家并不只阿根廷一个,除了西方发达国家之外,当前全球很多国家都仍处于农业社会中,而唯有坚持自由贸易、同时又有先进的航海和冷藏技术的阿根廷才能不断降低其出口到欧洲的农产品,因而从农业国家中脱颖而出。
(3)鼓励移民
和如今部分发达国家一样,阿根廷当时为了填补劳动力短缺,一直鼓励外国人移民到该国,甚至还曾为移民提供补贴,这一举措在当时看来显得非常明智。不过,鼓励移民的政策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该国充满活力的经济吸引了大批欧洲劳动力,其中一些进步劳动力还为阿根廷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人才保证。
(4)鼓励外资
虽然当时阿根廷经济仍以农业为支柱,但是该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仍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而以英国为主的资本不断流入这个南美国家,又为该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数据显示,1880年至1890年这10年间,英国对阿根廷的投资额翻了8倍,在对阿根廷的总投资额中占比达到50%左右。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阿根廷,依赖着对英国的出口和来自英国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外汇收入。阿根廷央行又用这些外汇购得大量黄金,其储量一度令英格兰银行感到担忧。正因如此,对于移民来说,阿根廷的吸引力并不比美国小。
可惜,阿根廷的繁荣经济并没能维持多久。随着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欧洲社会满目疮痍,经济水平也一落千丈,对阿根廷农产品出口的打击不言而喻。另外,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下农产品的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加上民族主义的兴起、国内形势混乱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阿根廷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
正因如此,和美国本土一样,并未受到两次世界大战波及的阿根廷,却没能像美国一样在战争中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进一步拉开距离,反而一直在原地踏步,错过了一次实现经济腾飞的机会。
好在曾经的阿根廷非常有钱,因此就算其经济经历了数十年的停滞,1965年该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被意大利超越,但是仍远远高于爱尔兰、日本、希腊和巴西等国。可惜,随着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阿根廷的经济实力开始被远远甩在后面了。
2。积重难返:经济中存在三大严重问题,阿根廷经济无法恢复元气
如果在战后全球经济重建之际,阿根廷经济能搭上“快车”,那么如今该国的局势可能将大不相同。可惜,在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之际,阿根廷的非但没能利用这一契机改变该国的经济结构,反而因为国内局势不稳定、长期财政赤字、恶性通胀等一系列问题而继续走下坡路。
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加上该国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外国对阿根廷的投资开始枯竭。随后,阿根廷的通胀率飙升到40%,令人们的实际工资暴跌。因此,罢工行动开始兴起,阿根廷经济随之瘫痪。
此后几十年,由于该国财政赤字越来越多、债务负担也越来越重,阿根廷试图通过大量印钞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料却导致该国的通胀问题越来越严重,令阿根廷一直面临着社会动荡和恶性通胀等问题的困扰。
数据显示,1976年该国的通胀率一度超过600%;1989年这一数字甚至一度飙升到逾3000%。在这种情况下,罢工活动更是此起彼伏,该国的经济完全没有办法稳定下来,更别说要恢复到此前的繁荣。由此看来,造成阿根廷从全球经济的顶端跌至谷底的因素有很多,简单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经济上:未能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
近现代以来,全球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其实很多程度上需要归功于工业革命的出现。阿根廷当初确实凭借着其在农业上的优势而站上全球经济的顶端,但是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出现了更为深刻的改变。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农业社会无法想象的。
然而,阿根廷却没能在二战后抓住契机改变该国的经济结构,依然认为凭借农产品出口就可以实现经济繁荣,导致该国的经济迟迟没能追上其他工业国家的发展。另外,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其价格也深受全球供求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全球供求的变化,阿根廷的收入也将随之波动,经济稳定自然无从谈起。
此外,农业经济还有一大弊端,就是“看天吃饭”。也就是说,在发生干旱或洪涝等自然灾害时,农产品的收成是无法得到保障的。上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的通胀之所以会涨至40%,跟旱灾导致该农产品出口量锐减,外汇收入暴跌破坏经济平衡这一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
(2)政策上:管理不善导致通胀率居高不下
从历史上来看,没有哪个国家能在恶性通胀的情况下维持社会稳定。以德国为例,一战后该国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持续大量印钞,导致国内通胀率持续攀升,物价也随之飞涨,国民的财富一夜蒸发,社会陷入动荡之中。
阿根廷的情况也是如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国外债激增,加上在马岛与英国的对抗,令该国财政赤字迅速攀升。为了摆脱债务负担和财政赤字等问题,阿根廷也采取大量印钞的方法,导致国内通胀率频频上涨,国民没法安心过日子,经济也乱成一锅粥。
因此,每每提起阿根廷国内的经济问题,管理不善这一因素一直被视为首要因素。时至今日,管理问题仍是阻碍该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个农产品出口导向型国家,农业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近60%,然而阿根廷非但没有对农业采取鼓励或保护措施,反而还推出了非常不得人心的农业政策。
自2006年以来,阿根廷开始提高小麦出口的税率,并设置出口配额,此举不只将导致该国小麦出口失去价格优势,从而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且还将令整个阿根廷经济为之付出代价。数据显示,该规定出台之后,阿根廷小麦种植面积持续萎缩。2012年至2013年间,该国小麦种植面积仅为316万公顷,该国专家认为这是“100年来最差的情况”。
种植面积频频下降的结果,就是小麦产量下降。数据显示,自2005年至2013年,该国小麦产量从1600万吨降至820万吨,几近“腰斩”。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则显示,2006年阿根廷是全球第4大小麦出口国,2013年却降至全球第10,这就是该国管理不善的恶果。
另外,在“选举经济”的主导下,如今阿根廷的通胀率虽然不再动辄上百,但是其通胀率目前仍是居高不下,导致国民的财富得不到保障,因此民众至通过持有美元、黄金乃至大豆、汽车等资产来实现保值。
可惜的是,该国至今仍没意识到或者说不肯承认自己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反而通过商品价格管制、禁止购买外汇等一系列强制性手段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该国经济迟迟无法回归正常的增长轨道上。
(3)货币上:与美元挂钩加剧国内金融体系动荡
上文提到,1989年阿根廷的通胀率一度飙升到3000%,商品的价格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上涨。要想解决这种极端恶性通胀,改变阿根廷的命运,唯有等待能人的出现。1989年阿根廷经济部长卡瓦略决定将阿根廷比索与美元挂钩,成为这个改变阿根廷命运的“能人”。
此举一开始确实有效地将该国的通胀率降至安全水平,令外资重新回流到阿根廷。同时,该国还宣布降低进口费用,并将亏损的国企私有化。这一系列的举措令阿根廷出现“经济奇迹”,该国还被IMF和其他组织誉为自由市场变革的榜样。
然而,这场变革带来的在“奇迹”只是昙花一现,到上世纪90年代末,比索与美元挂钩这一做法开始影响该国的出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无法再像过去一样自由印钞——该国央行没法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
因此,阿根廷货币实际上变成了名为“比索”的美元,而在美元升值的情况下,阿根廷出口商的顾客也变得越来越少,导致阿根廷的外汇收入也随之降低。然而,2000年阿根廷外债总额高达1480亿美元,相当于同年该国外汇收入的4.7倍,急需外汇来偿还大量债务的阿根廷,在无法印钞且外汇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实际上是无计可施的,这就是2001年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
因此,阿根廷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弊端,早已积重难返,就连卡瓦略这么具有魄力和能力的人物,都无法完全解决该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致使该国经济至今仍迟迟无法恢复元气,反而还隔三差五就出现一次股债汇全面崩盘的危机,同时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
3。困难重重:IMF用570亿美元仍无法解决问题,经济学家失望透顶
要知道,IMF为阿根廷提供的这笔巨额救助金,目的就在于帮助该国摆脱债务问题,并敦促该国遵守更为严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恢复投资者对该国的信心。然而,事实证明,要解决阿根廷的问题困难重重,真不是仅靠砸钱这么简单的方式就能解决。
在阿根廷得到这笔资金不到1年之后,2019年8月初,阿根廷金融市场发生“巨震”,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狂跌25%,主要股指断崖式下跌38%,该国债券也遭到抛售,以欧元计价的阿根廷债券价格下跌,股债汇“三杀”局面来势汹汹;另外,阿根廷5年期信用违约掉期值5天内也暴涨1700多个基点,从1017个基点飙升至2720个基点,表明市场对阿根廷再次爆发债务危机的预期急剧上升。
在现代社会中,股债汇“三杀”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破坏力十分强大。例如,在该国汇率暴跌的情况下,该国进口成本将大幅上升,导致物价大幅上涨,本就因为较高的通胀而搞得民不聊生的阿根廷国民,财富将因此而进一步缩水;股市崩溃可能会导致该国相关企业的市值一夜蒸发近半;债券遭到抛售则将令该国的借贷成本大幅攀升,对于这个早已被债务缠身的国家来说,这是非常可怕的后果。
此外,由于市场对阿根廷失去信心,因此也将纷纷从阿根廷撤资。资本逃离的结果又将加剧该国股债汇“三杀”的局面,从而加速该国经济的崩溃。因此,在该国金融体系出现“雪崩”之后,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该国触发债务违约,加速该国经济崩溃,并对整个拉美经济带来连带效应,令拉美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所幸,阿根廷这场危机并没有在南美洲酿成大祸,但是对该国经济的破坏仍不容小觑。今年年初,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中显示,2019年阿根廷经济可能将继续延续2018年发展中的态势,GDP增速预计将降至-3.1%,与2018年的-2.5%相比进一步衰退。
如今,IMF给阿根廷开出的“药方”是,让私人债权人做出贡献,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恢复阿根廷的债务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为了让阿根廷避免债务违约,需要该国的债券投资者做出让步。然而,这种方法其实治标不治本,而且还可能会令投资者更不愿意投资该国的债券,从而导致该国的借贷成本进一步攀升。不过,从目前来看,阿根廷似乎也只能借此来维持其经济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IMF不同,经济学家早已对阿根廷的经济失望透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此前就曾表示:“如果有人在1945年问,哪个国家将在未来30年中获得起飞?我的答案或许是阿根廷。阿根廷拥有合适的温度、人口密度和经济禀赋。而且,1945年的阿根廷在中等发展水平,恰好适合起飞。但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谬误!”
曾经经济实力可与美国媲美的国家,如今却沦落到这步田地,未免让人唏嘘。而面对着这个早已满目疮痍甚至奄奄一息的国家,目前似乎还没有经济学家能提出有效解决该国经济难题的方案。难怪外媒在提到该国去年经济“雪崩”一事时会表示:“只有死法可选择”了。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责任编辑:DF134)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