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天来,河南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早出晚归,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在“方舱医院”忙碌工作,奋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晚上,医护人员在“方舱医院”里开展哪些工作,患者的生活情况怎么样?记者通过短程跟随和对话方式,探访了河南医护人员夜晚的工作情况。
2月20日19时,武汉的夜色已浓。在青山区一家酒店门口,13名医护人员没有吃晚餐,集体乘车,不到10分钟,抵达武钢体育馆“方舱医院”。
13名医护人员测量体温,穿戴防护服,需要半个小时左右。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邵青青是本班感控负责人,所有人员穿戴完毕,她要逐一检查确认。
8时,进舱交接班。医生和护理人员到各自区域,查看物品配备、患者登记信息等情况。邵青青带领护理人员、保洁员对舱内进行消杀毒。
董善京作为医生组组长,带领医生到病区,重点查看部分患者的治疗情况,了解整个病区最新人数。“我的体温感觉有点高?”“我的心情有点烦躁”“吃了这些药有效果吗?”……董善京耐心解答,并反复叮嘱一定放松心情,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其实,患者想和医护人员多交流,渴望得到安慰,来缓解心里的焦虑。”董善京告诉记者。
护理人员在舱里的工作比较细致琐碎,邵青青除了要辅助医生,还要负责为患者发放药品、疏导患者的焦虑心理等工作。
邵青青在病区碰到一位60多岁的患者老人,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都稳定,老人精神却很紧张。邵青青一遍遍耐心开导:“阿姨,我们就守在你旁边,不要怕。你的各项指标都好,要有信心。”经过开导,这位老人不再焦躁。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名20岁患者男孩正在上大学,他来到‘方舱医院’后,每天上网课,没有间断过,很有志气。”邵青青告诉记者,“这名男孩性格很开朗,对战胜病魔非常有信心,他的这种乐观心态也提高部分患者的自信心。”
邵青青说,在沟通交流中,我得知一部分轻症患者是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党员,为了进一步融洽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系,我挑选了6名工作能力强的患者,在“方舱医院”成立了志愿者先锋队,协助医护人员发放药物、收集患者反映的问题、开展心理疏导等工作,如今,“方舱医院”成了这些志愿者的新工作阵地。
21时30分,患者区安静有序,没有嘈杂声,大部分患者已躺在床上。有的邻床患者轻声聊天交流,有的用手机上网看新闻听音乐,有的在看书。
22时30分,患者开始休息,医护人员仅开了少部分光线柔和的照明灯。邵青青带着护理人员对病区的患者床位逐一检查,看到所有患者就位,她才放心离开病区。
在医疗区,医生们也不再繁忙,董善京和小组医生交流重点患者的当晚诊疗情况。“晚上11点左右,有一个女性患者被紧急送到‘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在办理入舱手续时,发现当天是这名患者的57岁生日。”董善京告诉记者,“得知这名患者还没有吃晚饭,在不打扰其他患者休息的前提下,我们医护人员为这名患者送去一碗泡面版‘长寿面’,并送上生日祝福。”
医护人员的这一份意外“生日礼物”让这名患者特别感动,她对董善京和医护人员连声称谢,并表示:“我非常有信心战胜病魔!”
2月21日零点,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巡查,查看患者的休息情况。零点30分,医生和护理人员开始汇总各自区域的工作情况。
凌晨1时30分,整理好本班的工作台账,准备交接班。“深夜里的‘方舱医院’很安静,患者睡眠很正常,情绪也很稳定。”邵青青说。
凌晨2时,正式交接班。邵青青逐一检查本班医护人员的出舱消杀毒工作。“脱防护服要求最严格,动作要轻慢,需要进行多个消杀毒毒步骤,尤其要仔细清理鼻腔、耳道等部位,避免交叉感染,出舱消杀毒需要时间至少1个小时。”邵青青说,“脱掉三层防护服后,每名医护人员的内层衣服都湿透了。”
凌晨3时30分,医护人员回到住地酒店,再次进行消杀毒,洗头洗澡、拿消毒液浸泡衣服,收拾停当,这时接近凌晨4时。
“我见过凌晨2点的武汉,璀璨的星空,耀眼的路灯,武汉的深夜特别寂静。大家都在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去努力、去付出,只要能为患者带去信心,治好病,我们苦点累点没什么。为了胜利,一切都值。”邵青青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
(责任编辑:DF39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