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8位私募大佬:成长股牛市来了 科技股仍有上涨空间!_天天基金网

核心摘要:今年以来,虽然疫情使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在政策的支持和对冲下,A股走势向好,尤其是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目前涨幅已经超过20%。相比于前几年蓝筹白马不断创出新高的局面,A股市场似乎正在进行新一轮风格切换。 那么,创业板目前的上涨行情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估值不低的科技股还能持续走牛吗?哪些行业板块有机会?A股又开启新一轮牛市了吗?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深圳道谊创始人及投资总监卢柏良,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朴石投资创始人向朝勇,中欧瑞博董事长、投资总监吴伟志,枫池资产研究总监吕一闻,相聚资

今年以来,虽然疫情使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在政策的支持和对冲下,A股走势向好,尤其是以成长股为代表的创业板,目前涨幅已经超过20%。相比于前几年蓝筹白马不断创出新高的局面,A股市场似乎正在进行新一轮风格切换。

那么,创业板目前的上涨行情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估值不低的科技股还能持续走牛吗?哪些行业板块有机会?A股又开启新一轮牛市了吗?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深圳道谊创始人及投资总监卢柏良,星石投资首席研究官方磊,朴石投资创始人向朝勇,中欧瑞博董事长、投资总监吴伟志,枫池资产研究总监吕一闻,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上海申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朱晓亮,汐泰投资研究总监钟成。

A股风格切换反映经济转型

整体行情可持续但部分个股有风险

卢柏良:今年股市风格切换的逻辑是中国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前年我们就认为中国的传统经济未来增速会逐渐放缓,体现出明显的存量经济特征,大家对增量部分会更看重。而A股是传统经济市值占大头,新的经济增长动能权重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增量部分的估值给得高。指数分化也很接近目前的经济状况,传统行业权重很大,但走不快;创业板、科技行业涨得猛,估值弹性很大。此外,随着科创板注册制的试点、新证券法的推出,A股的投资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良性变化。A股的定价结构更趋于理性,和经济的互动也更加积极。这不仅是可持续的,更是大趋势、大方向,这是最大的基本面。

方磊:短期来看,今年一季度各行业都受到疫情冲击,但科技类成长股的基本面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更多是受整体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随着市场情绪改善,也快速迎来修复。并且在经济仍存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叠加疫情影响,未来更进一步的逆周期调节或将是大概率事件。在政策宽松的情况下,科技成长股的弹性更大,将更加受益。中长期来看,伴随着广谱利率回落,以及新一轮科技周期加速进入上行期,成长股长期牛市可期。

向朝勇:创业板今年延续强势有一定的背景,首先,自2015年以来,创业板整整下跌了4年多,严重超跌,相反大盘绩优股逆势上涨,创业板比价效应明显;其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科创板的推出也是重要契机;第三,美股科技龙头持续创出新高,尤其苹果与特斯拉的带动作用,A股相关产业链公司跟随上涨。我认为创业板短期炒作迹象已经比较明显,尤其部分概念题材股价翻倍,严重脱离基本面,短期蕴含了较大风险。但科技创新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方向,创业板中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在业绩基本面逐步消化估值的前提下,未来还会有比较大空间,尤其芯片、新能源汽车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吴伟志:今年创业板相对蓝筹更强,一方面是因为优质蓝筹经过2016年大2019年的上涨,目前估值已经不便宜;另一方面,创业板经过2018年整体大额商誉计提,历史包袱已经卸下,再融资新规也有利于提升创业板估值。创业板虽然整体走势强于主板,但内部分化也较严重,我们会从中精选行业景气度向上、业绩增速确定性高的个股,淡化风格择时。

吕一闻:今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领跑市场,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风格转换延续。从去年三季度起,中小板的绩优股实现了业绩和估值双击,今年年初这种风格转换全面扩散到历史低位的创业板。这是经济周期、政策周期和股市自身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之前为期三年左右的去杠杆周期中,防御类板块、价值风格、大市值股票表现占优;而在接下来货币宽松、产业和资本市场政策同时放松管制的周期中,科技板块、成长风格、中小市值公司估值修复甚至泡沫化是必然的,只要各方面政策不出现明显转向,我们认为这种风格还会延续。

梁辉:今年以来市场风格的变化是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预期的集中反映,体现为5G、半导体等科技板块的持续上涨。科技和互联网的巨大发展在过去二三十年缔造出腾讯、阿里、华为等一批巨无霸公司,类似的故事在未来二十年仍会发生。虽然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成长为伟大的企业,但投资这些公司可能带来上百倍投资收益,这是市场非常亢奋的原因所在。

钟成:今年以来市场的结构性差异很大,本质上体现了基本面趋势差异。短期看疫情对以线下消费、周期股为主的传统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加速了基于云服务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游戏等消费习惯的形成;长期看科技、传媒、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潜力很具优势;同时,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去杠杆暂缓、定增新规落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也提升了股市风险偏好。因此,我认为这种风格变化应该能持续。

朱晓亮:我们认为2019年这种风格已经显现,市场的风格与实体经济增速和流动性环境两个因素高度有关。反映实体经济增速的重要指标是PPI指数,从2019年开始PPI指数一直往下,说明经济增速在往下,相对应的大部分制造业和上游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减少。第二是看流动性,2020年流动性相对宽松,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M2减去名义GDP的增速保持在1%-2%区间,没有大水漫灌。只要这两个因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种风格就会持续。

科技股整体仍有上涨空间

未来走势分化

卢柏良:长期来看科技股的估值还没有被高估。长期看,三五年还是有继续上涨的空间。阶段性的高估是难免的,因为现在的市场比较积极,直接把企业市值和目标市场给对应起来。等到估值长得比较高时,才开始想跟业绩之间的匹配,那就存在着一定回调的风险。

方磊:短期科技类部分热门子行业绝对估值的确较高,但科技类总体的估值还处在合理区间。未来整个科技类的走势应该还是向上的,但是部分短期估值较高的子行业和公司可能会有阶段性休整。从中长期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将是未来确定性的趋势。未来预计流动性会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科技股有望享受比周期类别和消费类别更高的估值。

向朝勇:科技股未来一定是分化行情,没有实质业绩支持的纯概念题材股票未来具有较大的风险,而真正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龙头企业长期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但也需要警惕持续超涨后的短期调整风险。

吴伟志:科技股目前分化也较严重,有小部分细分行业已经高估,但仍有估值还在合理区间的个股。因此我们认为科技股的走势仍会分化。

吕一闻:暂时还看不到科技股转向和降温的迹象,监管层降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有助于在未来一段时间形成资本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科技产业加速发展。投资者需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估值。从估值纵向比较来看,通信、电子、传媒行业整体估值并没有高于历史均值,现在谈泡沫尚早,整体还有上涨空间。

梁辉:科技板块会成为持续的热点,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并不是昙花一现。但是科技行业的周期较短,技术更新快,大幅上涨之后估值又偏贵,因此必须对行业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优质公司有独特的辨别力,才能真正把握住未来的投资机会。

朱晓亮:科技股的估值要分类看,一类弹性特别强、爆发性特别高的高科技公司,不能光看静态估值,而是要看其动态估值。还有一些科技类公司,其业绩增速较高,但是弹性没有那么高,增长更多是持续和稳定的,这样的公司会看其PEG的演绎。贵不贵主要看对公司的理解有多深,能不能发现公司的某些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钟成:科技股的估值有自身的合理性,过于纠结静态估值只会让投资者错失方向性资产的巨大机会。最关键的是要判断公司本身是不是真成长,真科技,高估值最后也会被基本面的成长所消化。

私募整体仓位偏高

科技、医药仍是投资主线

卢柏良:春节前我的老产品基本上都是满仓,新产品在春节后的第一天就全满仓了。这次产业升级是贯穿行情的主线,核心是技术。除了受疫情直接影响的行业外,行情结构与节前变化不大,主要看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链(包括云服务小链)、手机电子消费链、电动气链、创新药外包链。除此,券商行业逻辑强。股市处于长期慢牛的过程中,结构性机会很多,风险在于各个子行业本身,行业空间、趋势、公司竞争力的证伪是最大的风险。

方磊:今年股市可能会延续向好的趋势,特别是成长股的表现相对来说会更好。我们重点关注5G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医药生物等方向。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风险,第一、需要警惕疫情冲击从短期转向长期,从而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超过市场预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逆周期调节的举措也在持续出台,疫情对经济造成超预期冲击的可能性不大。第二、中美摩擦出现新的反复。

向朝勇:我们始终看好A股长期的结构性慢牛行情,尽管目前被新冠疫情影响,经济短期受挫,但股市还是表现得相对乐观。基于对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信心,在判断没有大的系统风险前提下一直保持较高的仓位。朴石投资把握优质核心资产的长期投资机会,尤其是医药、消费、科技及金融行业的优秀龙头企业,其长期价值都比较大,尤其长期重点投资医药企业。

吴伟志:我们的仓位在八成左右。目前A股整体估值还在合理区间,且目前政策也是偏积极,从而利好股市。A股仍然处在分化当中,我们看好的板块包括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智能汽车以及景气度出现拐点的周期行业,机会更多来自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短期的风险在于上市公司公布一季报前夕,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担心业绩低于预期。

吕一闻:我们的股票仓位处于历史高位,七成多。A股整体估值水平来处于历史估值中枢偏下一点的位置,中期吸引力比较明显,机会大于风险。我们的组合结构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布局,以高科技制造板块为主,具体包括电子、通信、机械等行业,最近一个月增加了计算机和传媒行业的配置。中期成长股板块仍是主旋律,具体包括TMT、高端制造、医药和部分消费品行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都会是我们研究和配置的重点。风险主要来自政策面,一方面货币政策的波动会在股市层面加倍放大,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的定位、监管政策也是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这两方面都比较友好。

梁辉:我们的产品总体维持较高仓位,依然坚持全年科技股主线的判断,重点关注科技、新能源等领域;其他板块可关注传统经济中受疫情影响有限的行业以及未来受益于货币和财政政策加码的行业,周期性成长股可能存在机会。我们是成长价值均衡型的风格,目前在一些新兴领域做了比较多配置,比如软件、自主可控、电子、新能源汽车、芯片等。这些行业的公司经过一轮上涨之后估值确实有所抬升,但其成长空间大,行业利润率高,而目前市值都不大,潜在的增长空间和利润空间可观,存在很大机会。在具体选股上更倾向于龙头公司。市场短期可能的风险点在于金融市场流动性回笼带来的情绪上的影响,但如果后续货币政策无转向则很难成为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朱晓亮:我们旗下产品的仓位在60%-90%之间。整个经济的增速在变慢,市场贝塔的机会在变少,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机会来自于效率提升,那些能够对传统产业带来效率提升的行业,将是引领时代最重要的机会。未来的机会聚焦在三个板块:TMT、医药、消费。经济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中国实体企业的杠杆率在全球较高,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第二个风险在于短期高通胀、稳增长和地产调控之间的矛盾。

钟成:仓位处于满仓,主要看好5G终端和应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医疗服务。

A股是否开启牛市存在争议

普遍看好结构性机会

卢柏良:其实去年更像2013年行情,今年已经接近2014年的行情了。在去年我们就认为A股将迎来十年投资机会,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强劲的势头。整体来看,2018年应该是探底的行情,2019年是反弹筑底的过程,但存在技术瑕疵,所以牛市去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加快了去年的技术瑕疵修正,今年是万事俱备了。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资本市场的主线、主方向,就是我们产业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技术。

方磊:当前的市场环境和2013年确实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所处的经济周期、政策导向以及产业周期等。但是,二者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一是相比2013年,2020年 “压住房地产,强化经济结构调整” 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二是相比2013年,2020年流动性有望更加合理充裕。三是相比2013年,2020年资本市场的监管体系、投资者等各方面也更加成熟。

向朝勇:长期看好A股结构性慢牛行情。对于是否会出现2007年或者2015年的普涨疯牛行情,我们保持谨慎态度,朴石投资也不希望市场出现这种鸡犬升天的暴涨大牛市,其实这是A股市场不成熟的表现,2015年的教训不可谓不深。我们觉得随着A股监管的愈来愈成熟,A股价值投资理念的资金实力越来越强,A股一定会走出牛短熊长的怪圈,长期结构性慢牛行情一定会在A股变为现实。

吴伟志:如果从股市四季循环的角度看,今年确实和2013年相似。按照我们的股市四季理论,我们认为从今年1月份开始A股已经开始进入“夏”,进入了牛市中期。

吕一闻:今年的市场与2013年相似度较高,那时候是4G元年,而今年是5G元年,市场表现都是在硬件科技行业业绩估值双击、大幅上涨之后,行情向计算机、传媒、新能源等行业扩散。但与2013年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当前宏观负债率更高,财政喝货币政策的空间更有限,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憧憬牛市的到来。现在只能说整体估值水平合理,宏观、监管和产业政策都很友好,当前A股显然是上行空间比下行空间更大。对于我们A股本土的股票策略基金经理来说,把握好细分行业的周期、做好自下而上选股是更关注的重点。

梁辉:今年A股是结构性牛市,疫情出现以来,央行通过货币宽松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银行通过放松信贷支持实体经济,通胀压力是短期因素,整体A股趋势向好。

朱晓亮:过去几年,除了2015年普涨之外,其他都是结构性机会。我不认为A股开启了牛市,过去A股有大牛市都具备流动性非常宽松的特征,资金是推动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但这一轮流动性是相对宽松的,从19年开始,M2减去名义GDP的增速保持在1%-2%区间,未来我认为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市场都有阿尔法的投资机会,但贝塔不会像过去那样暴涨暴跌。

钟成: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在进化,把这轮牛市和历史上任何一轮牛市比较都不合适,这一轮牛市是理性牛,靠专业的投资分析去寻找最有投资价值的方向是最优策略。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广发策略戴康:风险偏好接棒“贴现率牛市” _ 东方财富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