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目前所造成的暂时的、阶段性的损失,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这是不是可以视之为众多基金如此急迫地趁疫情未解之机大肆“抢钱”的理由?这种鸡犬升天的行情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刚刚出现过万亿的成交量,次日指数重上3000点。大盘的走势究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势所必然,还是迫不及待的浮躁心态的表现?
本周三的成交量破万亿,一开始确实有点像反弹受阻的样子。特别是此前强势的科技股,在上攻3000点未果的情况下,开始出现分化。反倒是各种底部补涨板块的频频异动,仍在支撑着指数勉强维持涨多跌少的状态。这种市场风格的明显变化,不仅使得机会把握的难度有所提升,更不免让人开始有些担忧这一波反攻行情是否会就此告一段落?
这次两市在节后复盘当日逾3000只股票跌停的情况下,之所以能够一下子就从“黄金坑”里一跃而起,并且还创出了八连阳的惊人走势,与其说是趴在底部蛰伏已久的指数内在反弹动力的爆发,还不如说是政策驱动的结果。首先是央行释放了1.7万亿的流动性,其次,证监会不仅在复盘之初就采取了融资不融券和限制股指期货做空的措施,而且在大盘出现继续上升乏力的时候,发布了再融资政策大幅松绑的利好。对这些非同寻常的政策,市场在理解上难免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对于机构来说,对其利好作用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为对冲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金融政策维稳的决心不容小视。央行在前期流动性基本得到回收的情况下又再次使出降息的大招,并且降息的力度比以前明显有所放大。果不其然,前日原本已经出现向下调头趋势的三大指数次日马上就毫不犹豫的再度集体上攻,上证指数更是牢牢站稳在3000点上方。
历史不会重演,但有时却会惊人的相似。2019年春节一过,大盘连续两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一度甚至曾导致多家券商服务器崩溃。市场的一路攀升,给处在熊市底部压抑了太久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可是,正当人们对4月初的交易额连续多日破万亿充满期待的时候,大盘的升势却在4月8日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破了万亿之后便戛然而止。
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疫情目前所造成的暂时的、阶段性的损失,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但这是不是可以视之为众多基金如此急迫地趁疫情未解之机大肆“抢钱”的理由?这种鸡犬升天的行情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毋庸赘言大家也不难看个一清二楚。“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广大中小投资者吃这种迫不及待的概念性投机炒作之亏难道还少吗?一旦大股东趁股价被炒高之际大肆减持,一旦机构逢高出货,为之而埋单的不还是只懂得跟风的散户吗?
当前,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时期,任何政策取向的变化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阶段性特征。尽管创业板和主板众多中小企业,对包括定增在内再融资政策的松绑客观上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在疫情的拐点未到,复工也还存在一定困难有待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对资金的渴求不可能不具有一定的时间性或者周期性特点。不过,如果只是片面地迁就相关企业眼前的所谓迫切需求,而一点也不考虑到如何与未来注册制条件下资源配置越来越市场化的趋势相衔接,那么,越是具有应急特征的救市措施就越是难免顾此失彼。一旦助长了目前已经在相关上市公司中有所存在的重融资轻回报的不良倾向,甚至导致退市制度更加迟迟难以到位,不仅将为未来注册制改革的推进制造新的麻烦,也不可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事实上,至少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政策松绑所提供的流动性大多也未必能够真正流动到思资如渴的实体企业,被资本市场所截流的情形恐也不能排除。在这种情况下,指望靠利益输送去调动资本的积极性岂不就像与虎谋皮?不能不看到,机构今天如此急吼吼地将预期当现实甚至不惜将预期价值大幅度提前透支,倘若并不是一种另类的避险策略,又怎么不可能是为了给今后大刀阔斧的割韭菜所预留的伏笔呢?从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政策设计与其为了迁就资本的利益需求而不停地变来变去,还不如更加坚定不移地以顺应市场潮流推进注册制改革的不变去应对任何瞬息即逝的万变。如果我们真的在宏观上保持这种明确的大局观和具有可持续性的政策稳定性,那么,风卷残云会有时,人们所由衷期待的大牛市早晚会向我们走来,但这无疑也会有一个过程。对此,我们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责任编辑:DF120)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