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降息不影响房贷? 央行:将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新冠肺炎_顺水财经_顺水网

核心摘要:原标题:“降息”不影响房贷?央行两副行长重磅发声,将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不搞大水漫灌!来看十大要点作者:孙璐璐连续两天,央行两位副行长先后对外发声,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向市场频吹暖风。2月22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接受《金融时报》专访,就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年信贷增长的影响、通胀压力、稳杠杆、LPR下行对房贷利率影响、人民币汇率等方面详细论述,基本涵盖了当前市场关注所有热点问题。2月21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同样就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

原标题:“降息”不影响房贷?央行两副行长重磅发声,将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不搞大水漫灌!来看十大要点

作者:孙璐璐

连续两天,央行两位副行长先后对外发声,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之策,向市场频吹暖风。

2月22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接受《金融时报》专访,就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年信贷增长的影响、通胀压力、稳杠杆、LPR下行对房贷利率影响、人民币汇率等方面详细论述,基本涵盖了当前市场关注所有热点问题。

2月21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同样就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疫情是否会加大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综合两位副行长的观点,他们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先看两位副行长论述的要点:

1、这次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是,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

2、作为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我国货币政策空间仍然十分充足,工具箱也有足够的储备,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央行将妥善应对经济短期下行压力,同时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引导整体市场利率下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保持总量合理。合理发挥政策利率引导作用,推进LPR改革释放潜力,推动降成本再显成效。

3、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信贷增长带来一定扰动。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退。全年来看,疫情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不大。

4、LPR下行基本上不影响个人房贷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5、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有向实体经济适当让利的空间。央行将继续推进LPR改革继续释放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贷款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确保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明显进展。

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从制度上保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受疫情的短期冲击,国内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宏观杠杆率也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会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将保持基本稳定。

7、1月CPI同比上涨5.4%,食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今年和去年相比春节日期存在错位等因素影响,涨幅与预期大体一致;非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暂时限制生产供给等因素影响。下一阶段,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会对物价形成扰动,但从基本面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央行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防范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叠加共振。

8、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9、截至2月20日,发改委、工信部确定全国性重点企业876家,10个重点省市省级政府确定地方性重点企业共1082家,人民银行及时将名单提供给银行,并及时向其发放专项再贷款,已有727家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贷款。财政贴息后这些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为1.30%,低于国务院不超过1.60%的要求。

10、央行将根据不同地区疫情实情,研究对已发放贷款采取统一自动展期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企业贷款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并在贷款风险分类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共同协商下调新发放贷款利率,加大金融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的支持力度。

疫情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是短期的

刘国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是春节期间消费大幅减少。春节一直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电影等行业的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这些消费都有较大减少。节后,居民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减少到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消费。

二是企业生产可能受延迟复工、限制交通等措施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延迟复工减少了今年一季度的有效工作日,复工企业也面临口罩等防疫用品紧平衡、部分地区交通受限等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也加大了现金流压力。尤其是体量较小、固定支出占比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受影响可能更大。

刘国强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是短期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从近期陆续公布的数据看,我国经济具备平稳增长的基础,市场预期平稳。前几日公布的我国2019年经常项目顺差仅占GDP的1.2%,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股市、汇市节后短期波动后,基本恢复正常运行,沪深指数已收复节后跌幅,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7元附近双向波动,总体平稳。

陈雨露也表示,2019年,我国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到了三分之一,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所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也大大增强了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冲击的国家力量。

“这次疫情对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特别是对传统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是,根据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分析,也根据这一阶段,我国疫情防控所取得的超出国际社会预期的积极成效综合判断。我们认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有限的。”陈雨露称。

疫情对全年信贷增长的影响不大

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也会进而影响新增信贷投放。刘国强称,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信贷增长带来一定扰动。比如,受疫情影响,居民减少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支出,消费贷款可能短暂下降。受企业延迟复工复产的影响,制造业、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等相关贷款需求也会有所延后。但应当看到,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退。

近日公布的1月信贷社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双双创单月历史新高,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明显多增,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达85.6%,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多增主要是中长期领域带动,利于稳住投资,稳住经济。对于1月贷款保持的强劲增长势头,刘国强给出了以下原因:

1、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34万亿元,在上年高基数上,同比仍多增1109亿元,月末增速为12.1%。人民银行开年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新增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投放中期流动性,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推进LPR改革释放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了贷款需求。

3、及早召开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并专门进行货币信贷工作部署,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上述多种措施作用下,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较高,在今年1月因春节因素比去年同期少5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信贷同比多增。

不过,疫情对年初信贷投放的影响并非完全没有。一方面,消费贷款在疫情期间明显减少,1月同比大幅少增。另一方面,1月31日改为假日后导致部分到期贷款延后至2月还款, 2月贷款增长难度加大。

此外,1月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首次降至0也受到疫情一定影响。刘国强称,M1构成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一是春节节前,企业支付薪资、奖金,往往会导致活期存款阶段性减少,比如2019年1月M1同比增长为0.4%,也是一个相对低点。二是1月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降幅较大,房地产企业现金回笼少,活期存款也有所减少。三是受疫情影响,本次春节餐饮、旅游、票房等服务业收入大幅下降,居民存款向企业回流放缓。

刘国强称,全年来看,疫情对信贷增长的影响不大。央行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的办法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实际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总的看,2020年全年信贷有望保持平稳增长,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将继续保持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LPR下行基本不影响房贷利率

2月20日的最新LPR报价结果显示,5年期以上LPR下降5个基点。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与5年期以上LPR挂钩,有分析认为这会使得房贷利率下降,从而对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

不过,刘国强表示,LPR下行基本上不影响个人房贷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导方向。银行可通过LPR加点方式确定个人房贷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房地产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效实施,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基本稳定。

尽管个人房贷利率不会有太大变动,但LPR的“降息”将利好企业贷款,推动企业贷款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也需要银行的“让利”。刘国强表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有向实体经济适当让利的空间。银行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有利于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中长期看,激发小微企业等微观主体活力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无论对企业还是对银行都是有利的,最终将有助于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

“下一步,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进LPR改革继续释放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贷款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确保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明显进展。”刘国强称。

宏观杠杆率不会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

近年来,在治理影子银行、去通道等金融强监管治理下,我国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避免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近日发布的2019年度宏观杠杆率数据显示,2019年实体经济杠杆率245.4%,比上年上升了6.1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整体呈前高后低态势。分部门看,居民杠杆率仍是总体杠杆率攀升的主要驱动力,政府部门杠杆率相对于前些年也算是增幅明显。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全年仅上升了0.3个百分点,仍处于去杠杆进程中。

刘国强也表示,前些年由于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增长较快,2009年至2017年宏观杠杆率年均上升超过十个百分点。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资管新规等措施,完善金融监管,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保持了基本稳定,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2017年以来,表外融资增长明显放缓,宏观杠杆率整体保持在250%左右,结构性持续优化,企业杠杆率较2017年底已经下降5-6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家庭部门杠杆率增长放缓。

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经济增长面临更大压力,在逆周期调节加码的背景下,市场担心宏观杠杆率重回猛增通道,前期稳杠杆所取得的成绩将付之东流。

对此,刘国强表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为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从制度上保证了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与上年全年增速持平。债务增速和社融增速大体相当,这一机制既有利于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受疫情的短期冲击,国内经济增长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宏观杠杆率也可能出现小幅波动,但这些影响是暂时的。”刘国强称,央行将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不会再出现大幅上升的情况,将保持基本稳定。

NIFD副主任张晓晶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上升幅度大概率会高于2019年,全年或上升10个百分点。近期看,政策重点显然是把握好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间的平衡,中期看仍是把握好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平衡,需要容忍杠杆率的进一步上升(主要源于增长率的下滑)。

金融体系应对风险已具备极强韧性

在谈及疫情对金融市场的风险时,陈雨露表示,经过两年多的攻坚战,中国的债务杠杆率、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违法犯罪、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还有部分大型企业债务等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已经取得了关键进展和阶段性成效。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进一步增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和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陈雨露称,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整体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运转正常,特别是股票市场果断如期开市并迅速恢复平稳运行。外汇市场汇率的弹性在增大,但是由于我国国际收支和人民币的外汇供求大体平衡,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进展,使得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持续增强,所以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贬值或升值。这些都表明,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方面已具备极强的韧性。

近期,受疫情影响国际市场避险情绪上升,美元持续走强。今年以来,美元对欧元和日元均升值超过3%;美元指数逼近100关口,韩元、新加坡元、泰铢等亚洲货币也普遍贬值3%以上。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了一些波动。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0.7%,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1.9%。

刘国强表示,总体上,人民币汇率在7元附近有贬有升,双向浮动,外汇市场运行平稳,汇率预期稳定。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属短期冲击,短暂冲击后外汇市场能够自我修复。长期看,汇率的走势取决于经济基本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变,外汇储备充足,本外币利差仍处于合适区间,这些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支撑。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央行部署2020年六大任务: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央行_顺水财经_顺水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