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职称、学位跟“SCI论文”直接挂钩?两部门:不行! _ 东方财富网

核心摘要:“SCI论文数量不够,我怕是毕业难了” “SCI论文被引次数太少,今年职称又评不上了” …… 别慌,教育部联合科技部近日已下发文件,明确要求破除论文“SCI至上”! 这份文件名为《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由教育部联合科技部联合下发,其中明确了SCI论文用于科研评价的局限性,同时对构建正确的科研评价体系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啥是SCI论文? 以往,要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优劣,就避不开要讨论SCI这一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教育部在答记者问时

“SCI论文数量不够,我怕是毕业难了”

“SCI论文被引次数太少,今年职称又评不上了”

……

别慌,教育部联合科技部近日已下发文件,明确要求破除论文“SCI至上”!

这份文件名为《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由教育部联合科技部联合下发,其中明确了SCI论文用于科研评价的局限性,同时对构建正确的科研评价体系给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啥是SCI论文?

以往,要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优劣,就避不开要讨论SCI这一评价指标。那么,究竟什么是SCI?教育部在答记者问时给出了回答:

SCI是美国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是一个分类数据库,就如同图书馆内的图书分类卡片,通过统计论文的研究领域、方向、被引频次,为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但SCI论文相关指标直接用于科研评价,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该负责人解释称,SCI的本质是文献索引系统,并非评价系统。他明确表示:“不能把SCI论文简单等同于高水平论文。”

而之所以SCI论文不能和高水平论文划等号,即SCI论文的引用数反映的是论文受关注情况,而不能对应于创新水平和实质贡献,高被引论文更多反映的是学术研究热点,但并不直接说明其创新贡献。

同时,该负责人指出,论文主要是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但SCI论文相关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创新贡献,不适用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的评价。

过度追求SCI论文有何不良影响?

不得不承认,在过去,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影响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关指标,已经成为了学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

而上述指标犹如一个风向标,使得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出现了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甚至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

“要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深刻认识论文”SCI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

上述《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

由此可见,破除论文“SCI至上”、优化学术生态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论文“SCI至上”怎么破?

认识到了论文“SCI”至上的不合理性之后,高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规避这一现实问题?上述《意见》也给出了指导性改进措施:

——改进学科和学校评估

在评估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审慎选用量化指标。具体来说,即减少对学科、学校的排名性评价,坚持分类和分领域评价。在评估中要突出创新质量和贡献,限制SCI论文数量等量化指标的使用,同时引导社会机构科学开展大学评估排行。

——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

在职称(职务)评聘中,要建立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重点是人岗相适,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职称(职务)评聘的直接依据,以及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

——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

学校不宜设置对院系和个人的论文指标要求,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去除SCI论文相关指标与资源配置和绩效奖励的直接挂钩关系。

——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

引导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不宜将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树立正确政策导向

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引领学术文化建设的责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舆论宣传上不采信、不发布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核心编制的排行榜等信息。

对上述要求的具体落实,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将通过督导等方式对各单位清理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不认真清查、拒不整改、问题严重的单位,要采取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并追究领导责任。”

“SCI”不再置顶

学术水平高低又该如何评价?

当一篇论文不再只看重被引次数和SCI发表篇数,那么,如何才能科学评选出一篇优质的科研论文呢?

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要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科研工作,成果产出形式不同,从评价上要解决“一刀切”问题,既不能只看论文,也不能都不看论文。

其次,还应完善学术同行评价。真正发挥同行专家作用,在评审中引导专家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代替专业判断,负责任地提供专业评审意见,并倡导建立评审专家评价信誉制度。

最后,还要规范评价评审工作。大力减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等“三评”事项;对评价指标、办法要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意见;评价方式要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评价过程要遵循同行评价原则,对评审对象合理分组,遴选合适专家,并合理设定工作量等。

破除论文“SCI至上”,说明论文不重要了?

需要明确的是,不再过分强调SCI在评价论文质量时的比重,不意味着论文发表可以被忽视。

“破除的是论文‘SCI至上’,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对发表论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解释,文件的出台是为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绝不是否定发表学术论文。

他强调,论文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鼓励发表高水平、高质量,有创新价值,体现服务贡献的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

“但在学术评价中,不能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来判断创新水平;在各类评价活动中,要合理使用相关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DF010)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世卫组织专家回应来华时机:中国已开展工作 正好可以评估效果 _ 东方财富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