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疫情之下,由于运输管制、下游复工延期等影响,国内钢厂面临着下游订单少、钢材库存积压以及上游原料短期不足的局面。在中钢协2月22日下午会议上,副会长骆铁军呼吁,钢铁企业把握好生产节奏,主动采取减产、限产措施。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疫情影响下,部分钢厂已采取减产和设备检修措施,安排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降低实物产量,减少物料消耗。而面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增加,钢铁企业明显加大了利用衍生品市场避险的力度。
目前,铁矿石产业客户持仓方面同比增加了28%,显示钢铁企业对于企业套保避险需求增加有关。交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铁矿石期货单边日均成交、持仓量分别为74.4万手、84.4万手,相较于去年同期成交下降12%、持仓增加28%。数据还显示,截至2月21日,铁矿石期货法人客户持仓占比达49%,同比去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套保成交占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
除了期货套保力度加大之外,铁矿石期权市场也在大幅攀升。数据显示,2月3日期权成交和持仓占标的期货的比例大幅提升,分别为12.1%和18.0%。当日,铁矿石期货开盘跌停,但期权仍可交易,成为管理期货头寸风险和市场价格波动的有效工具。而至2月21日,铁矿石期权日均成交量2.5万手,日均持仓量11.9万手,较春节前分别增长22%和36%。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家钢铁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利用衍生品工具对下游产品和上游原材料进行套保。某钢厂利用2月初疫情及外盘影响下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调的时机,开展铁矿石、焦炭期货多头套保,锁定数万吨原材料价格成本;另一家长期参与期货管理原料及产品价格风险的大型钢厂,今年通过铁矿石期货提前锁定价格,以目前价格核算降低原料成本近1亿元,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钢铁企业正在借助期货和期权等多种策略来保障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有了场内期权后,当担心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看涨期权来锁定成本。如果价格上行,看涨期权的收益能够弥补现货采购中的损失;若价格下行,企业也不会付出额外的成本,依然能够享受到原材料价格下行的收益。
由于各方准备充分,铁矿石与国内大多数品种仅在开市首日出现跌停行情,随后即趋于稳定,保持了安全平稳的运行态势,并为节后陆续复工的企业提供有效的期货价格信号和避险工具。而为保证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所及早进行了风险研判并制定了风险防控预案。
春节假后开市,大商所持续强化市场服务与监管,先后3次面向会员发布“温馨提示”,公布疫情防控会员和客户业务办理便利措施;针对疫情防控阶段交通运输造成的影响,大商所推动和支持客户采用期转现、厂库交割模式灵活处置现货,确保交割业务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