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再到南亚次大陆,这些地方遭遇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蝗灾。
据农业部消息,近期,巴基斯坦暴发沙漠蝗虫灾害,对巴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中国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内有关部门,根据巴方需求,制定了援巴蝗灾防治工作方案,并于2月23日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赴巴,2月24日抵达巴基斯坦卡拉奇。
工作组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省植保总站派员组成,将在巴基斯坦信德省、俾路支省和旁遮普省开展蝗灾实地调研,并为巴方提供蝗灾防治技术支持。
巴基斯坦农业损失较重
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飞行能力强、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这种蝗虫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公里,存活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只雌性蝗虫可以产大约300颗卵,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沙漠蝗群去年1月从阿拉伯半岛的苏丹和厄立特里亚飞越红海,2月到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3月到达巴基斯坦西南部,6月到达中北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监测,全球沙漠蝗灾自今年年初起有恶化趋势,有利的气候条件使沙漠蝗灾在东非、西南亚和红海周围地区广泛繁殖。
当地时间1月31日,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严重蝗灾。据外媒报道,巴基斯坦信德和俾路支两省约有8万公顷农作物遭到破坏,牧场和林地也受侵扰。据俾路支省农业部估计,蝗虫侵袭仅在该省就造成了约46.3亿卢比的农业损失,受损作物包括小麦、大麦、豆类、蔬菜、草料、棉花和园艺作物等。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保护农场和农民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联邦政府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拯救全国的农作物,并向有关地区提供所需资源。”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国家粮食安全与研究部长巴赫蒂亚尔日前在国民议会会议上报告时透露,巴国家粮食安全与研究部曾有20架飞机,但目前实际可用于防治虫害作业的仅剩3架,仅可承担2万英亩(约合8094公顷)农田的农药喷洒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曾表示,蝗群蔓延的速度和蝗灾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地方和国家当局的抗灾能力已经接近极限。
当地媒体报道称,巴政府虽然宣布了紧急状态,但仍在艰难摸索有效的治蝗办法,目前看成效有限。信德省农场主阿什法克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印证了这一点。他说,蝗灾让当地政府疲于应对,由于缺乏农药和空中喷药的手段,农民损失惨重,早前播种的小麦等农作物几乎被蝗虫啃食殆尽。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表示,巴基斯坦的蝗灾情况目前已得到控制,但“我们必须尽快开展工作”,调动空军力量以空中喷雾控制虫群。否则到4月份蝗群大量增加时,将带来更大破坏。
今年6月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蝗灾
从非洲情况看,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蝗群的迁移、产卵、孵化和聚集,将对南苏丹和乌干达构成威胁,并向苏丹、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内陆移动,东非各地的农民面临粮食短缺。
乌干达农业部作物生产助理专员约翰·洛登戈科尔表示,更大的危险将发生在3月和4月,此时沙漠蝗虫产卵孵化,而这正是种植农作物的时候。
从西南亚情况看,沙漠蝗虫将在伊朗南部孵化并形成蝗群迁移危害,巴基斯坦蝗灾扩散暴发成灾概率大,可能造成粮食减产30%~50%,并对南亚构成威胁。
尽管当前蝗灾基本结束,但印度政府仍发布预警称,今年6月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蝗灾。印度农业与农民福利部部长凯拉什·乔杜里近日表示,预计今年6月,印度西部沙漠地区可能出现规模更大的蝗灾。印度蝗灾防控部门已着手防控准备,并计划使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灭蝗。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今年2月至3月中旬,红海两岸和非洲之角的气候和雨水条件仍然对蝗群繁殖有利。
专家监测,沙漠蝗在40℃左右预计一个月一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
据了解,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之角地区抵御蝗虫侵袭,但目前只落实了2000万美元的筹款。同时还为各国提供了一项沙漠蝗信息服务,监测和预报其繁殖入侵的时间、地点和规模。一旦数值达到临界水平,就提醒采取紧急行动减少蝗虫数量,并防止更多的蜂群形成和扩散。
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表示:“如果雨水继续,防控不起效,不升级,沙漠蝗灾预计会在今年持续加剧。我们已经将蝗灾列为优先级最高的行动之一,派遣专家组,指导各国蝗虫的追踪防控。同时协调国际力量,调配杀虫剂、喷洒机、飞机及其他地面设备。”
中国治理蝗灾经验丰富
中国治理蝗灾有丰富的经验。从农业农村部找到了一份2008年治理北京周边地区蝗虫的案例,简单概括,就是“五步”。
2008年6-8月,北京周边地区蝗虫出现了多年少见的发生态势。据统计,与北京毗邻的河北、天津两省市共发生东亚飞蝗648万亩(夏蝗354万亩,秋蝗294万亩),程度最重的天津市北大港水库发生夏蝗15万亩,蝗虫密度一般在每平方米500~1000头,高者达1万头以上;与此同时,河北黄骅、安新以及河北坝上地区和内蒙古多伦等地也相继发生了严重的飞蝗和土蝗,津、冀、蒙在北京周边发生农区土蝗近2000万亩,这些蝗虫具有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特点,加之发生区与北京奥运场馆较近,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当时的农业部把北京周边300公里范围的蝗虫防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到当年9月底,飞蝗和土蝗防控工作胜利结束。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全面实现了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不进京”的防控目标,确保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安全。
总结2008年治蝗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靠前指挥,防控责任到位。时任农业部领导对蝗灾问题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多次深入重点蝗区检查指导防治工作。
二是方案提前制定,联防联控到位。早在蝗虫发生前的3月份,农业部就印发了以蝗虫防治为重点的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方案。5月29日,农业部进一步制定了“2008年北京周边地区蝗虫应急防控方案”,明确了北京周边300公里范围的分区防控任务和目标,并实行省际间联防联治与蝗情信息交流制度。
三是资金尽早安排,物资人员到位。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保证了2架飞机、1000吨药剂、8.4万台套施药器械和5万多人次投入大面积防控行动。
四是周报制度严格,信息调度到位。在继续执行常规治蝗值班和报告制度的同时,还在6月至9月专门实行了治蝗周报制度,明确要求上述4省(区、市)对蝗情实行一周一报的周报制度,重大灾情随时报告。
五是技术深入指导,防治效果到位。蝗虫防治期间,全国农技中心共派出10个专家组,6次赴天津北大港,4次赴北京、河北和内蒙古指导蝗虫防治;4省(区、市)也派出47批次技术人员深入重点蝗区指导防治工作开展。由于技术指导到位,防治效果普遍达到95%以上,实现了全年治蝗目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DF381)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