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金融高层不断加码金融服务力度,多措并举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增加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元,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等更多重磅举措。
不仅如此,国常会还确定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并新增优惠利率贷款;部署对个体工商户加大扶持,帮助缓解疫情影响纾困解难。会议确定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
自疫情以来,为做好受困企业的金融服务,政策文件密集落地。以银保监会为例,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银保监会已单独或会同相关部门出台8份相关文件。
针对疫情带来的融资需求变化,同日,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业支持复工复产问题召开媒体通气会,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指出,将通过“稳、续、增、降、简、容”政策,做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工作。
驰援小微需“稳、续、增、降、简、容”
当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正发生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为:纾困、救急性贷款需求增多;小微企业复产复工后,新增信贷需求旺盛,补偿性需求可能会在3、4月体现;一些企业短期内的偿还贷款能力下降,还款压力增加,贷款需要展期、延期,增加了不良贷款的潜在风险,通气会上,李均锋指出。
针对这些变化,不少政策正在落地,李均锋将之归纳为六个字:“稳、续、增、降、简、容”。
稳,即利用稳金融、稳小微企业信贷来达到稳就业、稳预期的目的;续,即对受影响企业的贷款进行合理延期和续贷;增,即对小微企业增加的补偿性信贷需求给予积极支持;降,即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简,即按照特事特办,简化首贷、续贷、展期的手续和流程;容,即提高不良容忍度,增强灵活性,对监管政策进行预调微调。
李均锋透露,银保监会正在和央行研究是否可以增加支小再贷款以及小微企业金融专项债额度。同时,银保监会对地方设立的针对小微企业的转贷基金等举措都是支持的。
25日,国常会确定,增加再贷款再贴现5000亿元,用于中小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符合条件的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小微信贷力度,努力使利率比上年明显下降。国有大银行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力争不低于30%。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以优惠利率向民营、中小微企业发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金融政策的重点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降低其融资成本。国常会推出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支持政策非常及时和必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允许银行提高不良容忍度不是放松监管
疫情发生以来,银保监会多次表态,对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导致不良贷款、形成损失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地简化内部认定手续,加大自主核销力度,允许银行进一步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市场也关注此举是否会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令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肖远企回应,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银保监会采取了一些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鼓励银行对受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进行帮扶,包括续贷、展期、延期等,但这些政策是有条件的,前提是明晰区分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具体原因,同时也有期限的要求。总的来看,银行体系有能力化解这些不良贷款。
“即便不良率稍微上升,也可以应对。”肖远企称,拨备有近6万亿元,是现存不良贷款的两倍,银行每年产生2万多亿元的净利润,且资本充足率达到14.64%,有将近23万亿元的资本。
当日国常会指出,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流动性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本金,给予临时性延期偿还安排,付息可延期到6月30日,免收罚息。湖北境内各类企业都可享受上述政策。
肖远企表示,银行首先应当进行分类,解决那些疫情前经营正常、疫情发生后现金流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的问题。其次,对这类企业的还款期限也是有条件的,鼓励银行业机构对于2020年6月30日前贷款到期但受疫情影响较大难以按期还款的客户主动进行续贷。
“如果疫情过去,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恢复后,还不能还本付息,就必须按照贷款分类办法记入不良。”他强调,就当下的情况来看,不良率短期内会小幅上升,而疫情带来影响是短期的,暂时不能还款的绝大部分企业也主要是受外部因素影响。另外,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有足够的风险抵御能力。
“必须强调,我们并不是放松监管,依法监管、合规监管、审慎监管的方向没有任何改变。”肖远企强调,对企业的支持也是银行业防范风险的一个有效举措,“如果企业因疫情造成资金链紧张,银行不给它可以有的帮助,就会变成实质性的不良。银企共渡难关,疫情过后有望恢复正常。”
房地产差异化“一城一策”空间加大
近期,有银行下发调整对非“限购”城市个人房贷的通知等被市场视为房地产调控出现松动信号。不过,监管表态称,房地产金融政策没有调整和改变。
肖远企在通气会上表示,房地产金融的政策没有调整和改变,银保监会也会对房地产市场融资的情况进行监测,动态掌握。
近日,浙商银行下发调整个人贷款通知,对非“限购”城市,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限购”“限贷”和监管政策情况,将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个人住房的首付贷款比例从原来的三成(30%)调降至二成(20%)。
此前,也有多地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温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来看,仍然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总基调,保证房地产市场三稳,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近期,我们也看到一些地区、城市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根据当地房地产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预售的放松、房地产金融首付比例下调,这也有利于房地产“三稳政策”以及当地房地产的运行平稳。
受疫情影响以及综合多种因素,一些城市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穆迪近期发布最新一期《中国房地产市场焦点》内容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三四线城市需求减弱以及2019年合约销售额的高基数影响,预计2020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将小幅下降。
“特别是三四线城市,人口流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短期内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还出现了土地流拍、房价下降的趋势,每个城市还是要因城施策,确保房地产三稳。”温彬称。
温彬预计,下个阶段,也会有一些银行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信贷政策采取类似调整,但调整主要还是与当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相结合,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差异化“一城一策”空间正在加大。“原来也是一城一策,地方在大的方向下根据城市情况做安排,不违反大的政策要求即可,包括房地产融资政策。”肖远企表示。
东方金诚研究报告称,总体来看,疫情对短期销售形成负面影响,但消费者中长期购房需求并未减弱,未来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购房需求回补,“三稳”基调不变,按揭投放趋稳,同时货币政策和因城施策下的局部地区政策边际宽松可期,预计销售将稳中趋弱。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DF522)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