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盘中大跌超700点并下破6.72元关口,创近11个月新低,在多名央行官员向市场喊话后人民币止跌回升。市场预计,如果人民币再续单边下
人民币兑美元即期周二盘中大跌超700点并下破6.72元关口,创近11个月新低,在多名央行官员向市场喊话后人民币止跌回升。市场预计,如果人民币再续单边下行行情,中国或启动逆周期因子以对冲市场的顺周期行为。
经历近三周快速调整,本轮人民币已基本补跌到位,根据定价机制,正常情况下市场后续调整空间要看美元的强势程度,若美元延续强势,人民币仍可下跌,但若美元跌幅有限,人民币仍继续独立下行,则可能被监管层认为是 羊群效应 已经累积。
因为从年度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年内至今最大跌幅不过2.8%,而人民币汇率指数冲高回落,年内至今累计变化幅度相当有限,美元指数则累升3%,如此看人民币兑美元回到6.72元附近,仍不过是修正此前高估的部分,并未超出可解释的范围。
但从短期看,人民币反应确实超乎市场预期,自美联储6月加息前一日收盘至今,人民币兑美元跌幅超4.3%,同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亦从97.50回落至95.10,而美指最大升幅不超2%,显然人民币表现明显偏弱。
而周二在美指没有明显变化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在开盘半个小时内大跌超1%并跌破6.7元关口,期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双边价差快速拉大;于此同时,中国股市亦快速下跌并创28个月低点,市场再现股汇双杀局面。
在即期连续下破整数关的影响下,美元/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也而快速上升,其中一月期的离、在岸平价期权隐含波动率均回到近5个月新高;境内美元长端掉期点受制于大行卖压而快速下行,有交易员称,大行通过掉期操作获取美元在即期市场上抛售,借此缓和即期跌势。
从市场反应情况看,人民币外汇市场波动有明显的顺周期行为;盘初中国央行副行长、外管局局长潘功胜向市场喊话称,有信心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当时市场仅短暂企稳,随后疲态再显。
直至昨日午后中国央行行长向市场喊话,恐慌购汇情绪才得以缓解,随后在美指调整配合下,人民币逐渐收复大部分早前跌幅,最终在岸即期汇率收盘在6.6672元,创逾九个月新低,可以认为,第一轮人民币汇率 6.7保卫战 取得胜利。
箭在弦上?
经历过8.11汇改后的剧烈波动和巨大维稳成本,对监管层而言,汇率双向波动预期是监管底线,单边预期不能被重新燃起,因此可以预计,一旦人民币单边预期有累积苗头,或者波动超过市场可解释范围,逆周期因子很可能重启,以对冲顺周期行为。
易行长昨日午后表态称,本轮调整原因定位美元强势和外部不确定性,市场有些顺周期行为。美元强势自不必说,而外部不确定性基本可以理解为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何况本周五(7月6日)中美很可能就第一阶段的340亿美元商品互征关税,后续会否继续升级亦尚未可知。
而贸易战的实际影响也已经呈现,周一晚间中国海关公布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
更需要关注的是,易行长提的 市场有些顺周期行为 ,结合去年 逆周期因子 推出背景,可能意味着在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蔓延的情况下,监管层可能发动组合拳打击。
去年5月底监管层推出 逆周期因子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称, 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 羊群效应 。
而今年年初,由于市场呈现良好的双向波动走势,外汇交易中心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称,将报价模型中的 逆周期因子 恢复中性,但报价模型并没有改变。未来若外汇市场情绪再出现明显顺周期波动,报价行仍会根据形势变化对 逆周期系数 进行动态调整。
易行长午后讲话除了强调 央行会密切关注 之外,也重申了 中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行之有效,必须坚持。
理论上人民币弹性明显上升,市场也应逐渐适应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当然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否过度仍有观察点,包括:中间价预测和实际偏离情况,这里一个关键点就是逆周期因子会否启用。
若配合即期走势,可观察长端掉期点是否会明显偏离利率平价,且持续一段时间,由此可以猜测大行通过掉期操作收集美元进而对即期汇率进行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观察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会否出现脉冲式收紧,通过打击离岸空头,进而影响在岸汇率;更大的宏观面也可以观察,监管层喊话频率,和市场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