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3年《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建立合作区项目协调和信息共享等联合工作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合作区实施企业、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具体措施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根据国家对外发展战略的需要,支持国内产业集群「走出去」,为合作区建设提供投融资等服务,同时积极探讨依託境外金融机构信用、项目自身及其他资产抵质押、土地出让应收账款质押等模式,为合作区实施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通过与东道国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合作,以转贷款、银团贷款等方式,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国商务部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36个国家建设合作区77个,累计投资241.9亿美元,入区企业1,522家,总产值702.8亿美元。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成效尤其显着。「一带一路」沿綫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具良好市场发展潜力,和强烈吸引外商投资意愿。中国现时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正在建设56个合作区,佔所有在建的境外合作区总数72.7%,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职位约18万个,促进合作区所在国的工业化和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轻纺、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矿产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升级。
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似乎也较乐意聚焦东南亚地区的发展机会。无论是前往东南亚直接投资设厂从事加工贸易、与当地伙伴开展产能合作,或发掘当地的工业物料和消费市场等,均受到中小企业青睐。事实上,东南亚国家近年工业生产迅速扩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已逐渐与中国建立紧密的供应链关係。
根据香港贸发局研究部2016年中在华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的内地企业(83%)表示,希望前往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南亚地区,发掘「一带一路」商机,其次是前往南亚(27%)、中欧及东欧(24%)等地。他们希望增加销售各类产品往「一带一路」市场(88%),部分企业则希望前往当地投资设厂生产(36%),或在当地採购各类消费品/食品或原材料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