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算法供应商Pragma本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外汇市场发生 闪崩 的状况,比普罗大众相信的更加频繁,平均每两周就会发生一次。
这项针对两年来全球交易量最高的货币对的研究显示,无法确认造成闪崩的成因;此项研究中的货币包含澳元、欧元、英镑及瑞郎。
Pragma执行长David Mechner向路透表示, 这份研究主要收获是这些市场极端事件发生的频度,远较我们听闻的要高。
闪崩 的主要特征是大幅度、快速的价格变动后,价格走势的迅速逆转以及买卖价差突如其来的显著扩大。
近年来,此种事件已经成为了外汇、美国国债和股票 等主要电子交易市场中的常客。
国际清算银行(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表示,这些事件的一些共同特征包括:通过中央限价委托记录(Central Limit Order Book)进行交易,高度的自营交易活动以及更大程度的价格发现。
2016年10月某日的亚洲交易时段,英镑一度暴跌了近10%,是著名的闪崩事件之一。另外,瑞士央行2015年1月解除汇率限制之后,瑞朗兑欧元跳涨30%也是一例。
英镑闪崩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IG(大通电子交易所)的市场分析师Angus Nicholson向彭博社表示:这看起来像是一场程序交易引发的闪崩,而起因是《金融时报》对法国总统奥朗德评论英国退欧的报道。考虑到亚洲时段的交易清淡,可能引发其他交易程序的连锁反应,从而放大了跌幅
不过Pragma的研究发现,外汇市场中的这类事件越来越常见。
危害有限
通过对5分钟价格集的统计学分析, Pragma在两年研究时间段中,能够隔离69起这样的事件,占到31.3万起事件样本池中的0.02%。
目前为止闪崩事件都是瞬间消逝,对于金融稳定没有造成长远的影响。但监管机构多警告称,若闪崩频率增加,或延续时间拉长,则可能打击市场信心。
BIS表示,监管压力下全球银行做市活动的减少、交易吊滞市场中算法交易和客户订单自动交易决策的崛起都有助于此种事件的发生。
今年早些时候,一份来自BIS市场委员会的报告认为,不存在支持交易员可能蓄意造成去年10月份英镑 闪崩 事件观点的数据。BIS报告指出,一系列的结构性因素是引发英镑 闪崩 的幕后黑手。
Pragma的Mechner称, 未来几年这将成为交易环境中的更为现实的情况,这份研究为市场参与者及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份有用的架构,用于分析市场参与趋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