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管涛
从1979年3月13日分设外汇管理总局,到1989年升格为副部级的央行代管国务院直属局,外汇局成立至今已走过四十年。自此,中国有了一个特殊群体“外汇人”——一支专门做外汇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队伍。他们自外汇局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推进中国外汇管理与改革的历史重任。四十年风雨历程,中国外汇人不辱使命!

外汇人是敢想敢做的改革急先锋
从打破外汇统收统支,实行外汇留成与上缴,到在此基础上发展起外汇调剂业务,建立外汇调剂中心和外汇调剂市场,上述举措完善了以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并存的外汇管理双轨制。1994年年初,实现了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取消了外汇留成与上缴,引入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下半年,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项目汇兑的全部限制,并于年底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使中国外汇管理体制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惯例接轨。2001年之后,推动规范边贸本币计价结算,逐步取消强制结汇要求;简化国内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引进QFII、QDII等,有管理地开放资本市场;设计为香港银行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探索拓宽外汇储备用途,不断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方便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用储备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此同时,配合汇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不断满足市场主体实需背景的汇率风险管理需要。
外汇人是能文能武的国门守护者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防范资本流动冲击是外汇管理的职责所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外汇管理的永恒主题。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出口收汇与进口付汇核销制度,在外汇短缺时期防止了外汇流失;而近年来,顺应外汇管理职能转变,取消贸易收付汇逐笔核销和服务贸易的事前审批,贸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以登记为核心完善外债、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企业和跨境证券投资等资本项目管理,扩开放与防风险统筹兼顾。启用居民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在便利个人年度总额结售汇的同时,有效防范了分拆结售汇等异常行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到1996年起正式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建立、健全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国际收支账户统计体系,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统计体系,统计数据透明度不断提高。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预警,在适时启动应对外汇资金异常流入的预案和及时预警跨境资本流动逆转拐点方面,屡建功勋。
外汇人是堪当大任的险情救火队
中国是少数几个没有经历过国际收支危机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除了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坚持渐进式对外开放路径因素外,还有就是每当遭遇资本流动冲击时,外汇人总能迎难而上,及时处置和化解风险,为改革和调整争取时间。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针对进出口逃/骗汇活动猖獗的情况,外汇局在坚持经常项目可兑换原则的前提下,一方面部署开展全国专项检查并实施手工二次核对,打击出口逃汇和进口骗购外汇,严格资本项目用汇管理,加大外汇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开发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堵住了货到付款项下进口骗汇的漏洞,一举扭转了前期贸易顺差但结售汇逆差的局面。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避免了亚洲地区出现竞争性贬值,维护了区域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再如,前些年面对资本集中外流、储备大幅减少、汇率持续贬值的高强度冲击,外汇局完善宏观审慎管理,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强化微观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扩大国内金融市场开放,鼓励国际资本流入。到2017年下半年,成功稳定了外汇市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新时期。在外汇人的共同努力下,外汇管理工作一定会与时俱进,服务好国家战略和供给侧改革,完成扩大开放过程中有效防范并化解资本流动冲击风险的使命,让人民币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国际货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