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
文/赵康杰
编辑/李壮
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兴建5万吨成品酒库,熨平白酒行业周期。与此同时,由于茅台酒内在的金融属性,通过成品酒库的调节还可以在未来增厚茅台业绩。《红周刊》记者测算,如果贵州茅台在2013年和2014年将全部可投放的茅台酒储备下来至今出售,能获得近1800亿元的收入;如果以2017年茅台酒存量、库藏5年计算,将在2022年为贵州茅台贡献收入超千亿。
未雨绸缪 五万吨成品酒库熨平白酒周期
5月29日,贵州茅台董事长李保芳在2018年度股东大会上向在座的2000多名茅台股东透露:“贵州茅台将于两年内完成总容量达5万吨的两个成品库房建设工作。”据了解,上述成品酒库将设立在贵阳机场附近的双龙临空经济区及茅台镇坛厂,容量分别为3万吨和2万吨。李保芳的观点是,建库房相当于“办银行”,即使未来行业需求出现波动,贵州茅台仍然可以凭借资金实力和库存资源,保证满负荷生产。“就算市场需求减少一半,我们也不会把生产能力减一瓶,我不信茅台酒卖不出去。”
通常来说,酱香型白酒成本高,产量却相对较低,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大型酱香型白酒企业一般都是“以产定销”——销量的多少最终还是取决于当期产量。但在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贵州茅台还是会因为价格波动导致产能被市场所左右。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茅台酒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倒挂,造成茅台酒厂减产。尤其在上一轮白酒行业调整周期中(2012-2014年期间),贵州茅台整体经营受市场影响尤为严重。
《红周刊》记者了解到,53°飞天茅台酒价格在2011年出现快速上涨,由前一年的1000多元/瓶攀升至1300元/瓶;到了2012年,茅台酒价泡沫扩大化,即使2000多元也是一瓶难求。当时,茅台公司发布“限价令”,规定茅台酒零售价最高为959元/瓶,但这一举措并没能阻止茅台酒价格疯狂上涨。最终,价格疯涨持续了不足两年。由于塑化剂危机和限制“三公消费”等原因,茅台酒零售价在2014年跌破1000元,接着又跌至800元,回到了2009年时的价格水平。
否极泰基金经理董宝珍此前接受《红周刊》采访时曾心有余悸地表示,茅台酒在2013-2014年的价格崩盘导致很多高位接盘且暗中囤货的经销商损失惨重。“尤其是用借来的钱高位接盘茅台酒的那批人,无一例外最后都栽了进去。当时听一些经销商说,他们中很多人最后都是以每瓶500块钱价格出手的,茅台酒价的崩盘导致他们的资金链出现了断裂,最后只能选择以极低价格无条件变现。”董宝珍指出,整个暴涨暴跌的过程对贵州茅台本身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让公司疲于应对,最后酒价的崩盘也让茅台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稳定经销商情绪、做思想工作,甚至还倒贴了不少钱补贴经销商。
李保芳在股东大会上坦言:“白酒行业周期性和阶段性特征表现明显,大概6-8年左右就是一个周期。作为实体企业,同时也是白酒企业的一员,茅台也无法置身事外。”对此,深圳榕树投资总经理翟敬勇对《红周刊》记者表示,贵州茅台正在打破白酒行业以销定产的内在周期规律,但是否正确还需要等待市场验证。北京格雷资产副总经理杜可君也认为,景气周期终结带来的结果是贵州茅台的“缩量降价”,量和价的“双杀”对于贵州茅台的利润增长和品牌打造都是极为不利的。“自2014年算起,贵州茅台现在基本处于本轮景气周期的后半段,建设成品酒库也是茅台公司未雨绸缪的表现。”
调节业绩蓄水池 增厚利润的“杀手锏”
成品库让贵州茅台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减产问题。“贵州茅台拥有千亿资金规模,就算市场冷淡,生产出来的茅台酒也可以放在成品库,等到市场回暖,我还要把市场回暖的价格加上去卖。”李保芳在股东大会上表示。
根据李保芳的说法,当白酒行业进入调整周期,茅台酒在市场上供过于求,茅台公司就可以将超出市场需求的茅台酒存入成品酒库;若干年后,当白酒行业重新步入景气周期,茅台公司又可以将成品酒库中囤积的茅台老酒提价后投向市场——需求不足的时候少卖,需求紧俏的时候多卖,通过成品酒库的调节保证大部分茅台酒都能卖到一个好价钱。
2013-2014年,茅台酒价格崩盘。即使没有像前述董宝珍所说的那样“以极低价格无条件变现”,在这种供过于求的市场中,大部分经销商也只是将每瓶酒加价几十元甚至十几元就迅速甩手出货。但如果茅台公司能够通过成品酒库进行周期调节,当时的情况或许会好很多。
例如,53°飞天茅台酒在2013年和2014年可投放量分别为19550吨和22338吨(见附表)。如果以一种极端情况作为假设,即贵州茅台在市场不景气时一瓶不卖,将可投放的茅台酒全部存入成品酒库(约41888吨),并在当前景气周期将上述茅台酒全部投入市场变现。以贵州茅台京东自营旗舰店售价计算(2013年出厂飞天茅台酒3008元/瓶,2014年出厂飞天茅台酒2688元/瓶),通过成品酒库调节后,茅台公司将比未调节时多赚取1795.72亿元。
即:19550吨×2124瓶×3008元/瓶+22338吨×2124瓶×2688元/瓶-41888吨×2124瓶×819元/瓶
虽然李保芳在今年股东大会上正式提出5万吨成品酒库的建设计划,但《红周刊》记者注意到,2013年起,贵州茅台已经着手筹建调节业绩的“蓄水池”。换言之,也正从2013年开始,茅台酒理论实际销售量开始低于茅台酒可售产量。
根据博主@诗有秀财的数据,2013年,茅台酒理论可售产量为17368吨左右,实际销售15000吨左右;2014年,理论可售产量为19550吨左右,实际销售17000吨左右;2015年,理论可售产量为22341吨左右,实际计划不增量销售17000吨左右,如此,仅仅3年,茅台就积蓄了1万吨左右的产能(实际积蓄的产能考虑定制酒等因素会比之低一些)。将来,若再次出现茅台酒严重供不应求的时刻,每年累计积蓄产能也将释放出巨大的潜在利润。
抓住“指挥棒” 对话经销商占主动
成品酒库的设立,意味着在白酒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茅台酒渠道的存酒都转移到成品酒库中。所以,除了熨平周期、增厚业绩的功能,贵州茅台在与经销商渠道的对话中也将因此掌握更多话语权,“指挥棒”也牢牢掌握在茅台公司自己手中。
“原来相当于经销商自己囤酒,现在则是茅台公司将酒囤了起来。这么做的结果就是不断淘汰经销商——之前在茅台困难时期可以依靠经销商消化,现在并不需要了,贵州茅台对经销商的依赖相对弱化。”在一位不愿具名的职业投资人看来,设立成品酒库或许也是茅台公司整顿经销商的变革之一。“通过成品酒库的调节,经销商渠道的中间利润将绝大部分转变为茅台公司的直营利润,不仅减少渠道商环节,也降低了贵州茅台体系内滋生腐败的可能性。”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6月1日出版的《红周刊》)
责任编辑: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