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Project Syndicate
肯尼斯·罗格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及公共政策学教授。
随着比特币价格从一年前的峰值一路下跌80%,以及更范围的加密货币市场出现系统性崩溃,“峰值高潮”是否已成明日黄花?事情或许如此,但暂时还不要指望看到真正的信徒们排队去洗掉自己的加密货币纹身。
在我参加的最近一次会议上,占主导性的情绪依然认为加密货币的市值将在未来五年进一步爆发至5~10万亿美元。对于那些看着比特币价格从2012年12月的13美元走到今天大概4000美元的人来说,面对今年从2万美元跌下来这一波也是无须恐慌的。
人们很有可能会说“价格崩溃显然不是无缘无故的。”监管机构正逐渐意识到他们无法容忍这类有利于逃税和犯罪活动但追查代价极为高昂的交易科技大量存在。与此同时,从瑞典到中国的央行都纷纷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发行数字货币。正如我在2016年出版的那本介绍货币历史,现在和未来的书中所强调的那样,当涉及到新形式的货币时,创新工作可能会由私营部门来完成,但政府会在适当的时候会对其进行监管并据为己有。
但正如我当时也指出的那样,仅仅因为比特币的长期价值更可能变成100美元而非10万美元并不一定意味着它的价值应当归零。对加密货币的正确认识应该是将其视为能在一个反乌托邦的未来中给予你回报的彩票,比如在那些流氓和失败国家或是公民已经失去所有隐私的国家内使用。在此看来陷入混乱的委内瑞拉成为第一个国家背书加密货币(“Petro”)的发行者绝非巧合。
而所有加密货币面临的最终障碍在于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购买除非法药物和黑帮打手之外的一系列商品和服务。如果政府认定在零售商店和银行使用加密货币是非法的,那么它们的价值必将最终崩溃。
许多加密货币鼓吹者坚持认为比特币是“数字黄金”,部分原因在于其算法已经将其长期供应上限定在了2100万。但这个说法有点不着边际:首先,黄金一直有着其他用途,当前也被广泛应用于从iPhone手机到航天器的各类新技术上,而比特币则缺乏其他用途。即使比特币业者能成功降低进行验证交易的巨大能源成本,其去中心化分类账系统的本质也使其效率远远低于那些拥有像央行这类受信任核心运作方的系统。如果没有了近乎匿名的特点就无人问津;保持匿名又会成为发达国家政府的眼中钉。
而那些鼓吹者却对上述忧虑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只要还有足够多的人将其视为数字黄金,那么比特币仍会具备极高的价值。毕竟金钱在他们眼中是一种社会约定。但在过去五十年来一直研究这类问题的经济学家们(包括我)发现,围绕一些本质上毫无价值的资产的价格泡沫最终一定会爆破。具备真正潜在价值的资产价格也不会随意偏离历史基准。政府发行的货币几乎不能算是种纯粹的社会约定;政府向雇员和供应商付款以及收税都必须以法定货币来进行。
但现在谈论新的数字货币世界将如何展现还为时尚早。中央银行即将入局(它们手里的储备已经是某种形式的批发数字货币),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尾。例如,美国财政部下属的US Treasury Direct系统已经为零售客户提供了一种以极低成本来持有极短期国债的手段,持有金额低至100美元,还可以交易给系统中的其他人。然而层层密布的安全关卡使得这一系统使用起来相对麻烦,政府也可能会采用当今的私营数字技术。
眼下真正的问题在于全球监管是否以及何时会取缔掉那些政府追踪和监控起来耗费极大的私人搭建系统。任何愚蠢到试图接受加密货币的大型先进经济体都有可能成为洗钱的全球目的地,正如日本去年所做的那样——该国随后与加密货币保持距离的举动可能是今年j价格大幅波动的原因之一。最终发达经济体必将在加密货币监管上进行协调,就跟它们采取其他措施来防止洗钱和逃税那样。
但可要这让很多心怀不满的参与者失望了。毕竟当前有许多国家都在美国的金融制裁下苦苦挣扎。他们的政府可不一定关心什么全球外部性,只要那些加密货币能具备一些价值且可以被用于某处就行了。
因此,虽然我们不应对今年的加密货币价格暴跌感到惊讶,但这些货币的价格不一定为零。 它们跟彩票一样很可能一文不值。但出于某些当前很难预料到的原因,它们可能在某天变得极为值钱,纵使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本文作者介绍: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称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专栏”,作者来自全球顶级经济学者、诺奖得主、政界领袖,主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科学与文化塑造者的观点,为全球读者提供来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创文章、最具深度的评论,为解读“变动中的世界”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