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瑾璞
和讯消息 由和讯网主办的“”,于11月18日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举行。研究生部部委副主席焦瑾璞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自2010年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后,货币信贷增速在回落。另外焦瑾璞认为稳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有限,经济整体将向好,货币政策也将具有可持续性,不会大起大落。
焦瑾璞:谢谢李犁老师,也感谢和讯网的邀请,我给大家汇报汇报我最近做的一点研究,关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我真的说不明白,也说不清楚,我主要讲讲我个人的研究。
今天一个重要的焦点,我想跟大家谈我最近工作中的三个体会:第一,我最近关注到货币政策的实质,2009年、2010年我们是大投放,今年是稳健。实际上大家在分析和衡量这个政策效果的时候,都忽略了一个货币政策的实质效应,也忽略了以前学习货币幻觉等内容。第二,为了开会我也做了准备,我也看了一下网站上1―10月份连续发的几个文件,包括金融统计的初步数据,我也感觉到调控的政策效应在出现,这些政策效应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特别是表外业务的下降,人民币新增贷款占比有提高,这些它又预见了什么。第三,商业银行以前我做过一些研究,但我感觉到可能在这些政策效应下,商业银行也有一些问题,我可能也会提出来。
第一个内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效性和政策效应的看法。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份开始,我们及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当年M2的增加是17.7%,人民币贷款新增9.6万亿,同比增长了31.7%,可以说2009年创了新高。2010年基本延续了这个高增长,M2的增长19.7%,人民币贷款新增7.9万亿,同比增长19.9%。可以说2009年、2010年货币信贷的增速远远高于2003―2008年的年均16.5%这个水平。当时2008年M2的年均增长12.5%,人民币贷款15.8%,这是基本上两倍接近三倍的高速。2010年开始,我们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增速回落,最新的数据就是到10月末,M2到12.9%,M1到10.4%,1―10月份的贷款增速也在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三年内从适度宽松到稳健,到偏紧的货币政策,也用了一些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其它一些做法,包括窗口指导。它的作用又在多少呢?我最近得出一些结论,感觉到还是很有意思的。
第一个结论,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包括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本上马上发挥,但作用是短期的,大约是一个季度左右,然后它的作用就会衰退。
第二个结论,从实际时间来看,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持续的时间最短,大约一年作用,而一年期利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就比较长,在两年左右。从它的先行性来看,我们感觉到,M2的增速要领先于GDP的,领先到基本两个季度以上,9―12个月。M2从历史来看是这样。还有M1的领先,这点想跟大家说一下,这里想说一下它领先的周期,判断货币政策的目标作用到经济上有个时滞。
第三个结论是,今年以来一季度到二季度开始的稳健货币政策对今年和明年的长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对降低2011年和2012年物价上涨压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非常有限。
第二个内容,今年开始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最新的一些贷款结构来看,感觉到效果在显现,基本上是从第三季度开始显现。根据最新的统计,1―10月份,现在的社会融资总规模大约是10.6万亿。从最新的结构发现一些特点,还是非常明显:
1、人民币新增贷款占比明显地提高,大家可以查人民银行网站上上半年2002―2010年社会融资表,可以发现在社会融资总规模里,贷款在去年底只占融资规模的53%。今年有一个新的情况,发现人民币新增贷款反而增加,现在大约占5.9%,6个百分点,这6个百分点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融资者结构里贷款比重在提高。
2、那么贷款在增加,其它什么在减少呢?就发现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融资显著下降,比方说1―10月份实体经济以银行承兑票据,以委托贷款和贷款融资方式合计融资比上年减少近1万亿,这实际上也是一些好的效果。也就是说,银行体系外的一些融资渠道现在在减少,10月份当月我记得票据融资大约是负增长,负增长大约70%左右。
3、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外资的持续利用持续加大。最新的统计,1―10月份,保险公司累计赔付1800多亿,比去年增长多500亿左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小额贷款公司今年新增贷款1―10月份是1500亿,新增贷款的1500亿还不算累放,累放我估计在4000―5000亿,它的规模相当于比(,)的贷款量都大。招商银行1―8月份小额贷款公司是增加了1207亿,那时候他们两个持平,但这一两个月小额贷款公司的增速有提高。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呢?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银行紧的情况下,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也是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增加。
4、人民币贷款增加的同时外币增加也比较多。
这几个特点都值得我们深入地挖掘,我知道一些媒体朋友大家可以深挖一下背后的内容。这是我今天提出的题目。
第三个内容,对商业银行谈一些看法。
1、我感觉到从商业银行角度确实应该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对它的影响。在12号的财经峰会上我们谈论了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问题,它确实是将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非常重要的一项。
2、商业银行应该关注的是将来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刚才我谈到它的资金流向的变化可能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这个影响将来直接与商业银行的盈利、资产和它的资本充足率以及贷款投向是非常有关的。
3、随着表外业务的下降,商业银行另外一个盈利点会趋于下降,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利润前景也许前途是不明朗的。
这是我的三点不成熟的看法。
结束语:总的来说,我们现在通过研究这个事情,感觉到由于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时效性的问题,我估计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持续将在一到两年时间,所以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为保证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充分考虑当前以及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对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未来两年宏观经济总体走势。刚才也听到王建老师的讲话,我觉得他略显悲观。总的来讲,我认为今年和明年整体宏观经济会在稳健货币政策下持续向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肯定是一个可持续性的一种政策走向,不会是有大起大落。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