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证监会定调IPO 新华社:堵住两大出血点-股票频道-顺水鱼财经网

核心摘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财经头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   2017年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论坛参加“全球复苏中国角色”的圆桌讨论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还不到位,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   方星海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大约是8万亿美元,比美国的市场还小很多,而从去年的融资额来说,中国资本市场共融资1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美国整个市场
外汇EA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财经头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证监会副主席: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

  2017年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7年瑞士参加“全球复苏中国角色”的圆桌讨论时表示,市场改革还不到位,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

  方星海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大约是8万亿美元,比的市场还小很多,而从去年的融资额来说,中国资本市场融资1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与美国整个市场的股本融资差不多。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已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方星海指出,即便这样,目前A股市场也还有6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大,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是很不到位。

  方星海续指,如果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做得更好的话,IPO不应该有这么长的排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会更大,而其中,中国证监会还是面临很大的任务。(澎湃)

  新华社:天量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 A股两大“出血点”如何堵

  2016年再融资规模8倍于IPO,并创下历史新高,3600亿元减持额的同时“清仓式”减持频现。“天量”再融资和野蛮减持成为A股两大“出血点”,应该如何堵住?

  “天量”再融资之下:A股承压惹担忧

  进入2017年以来,A股持续弱势震荡,指数更出现罕见“八连跌”,不少舆论把下跌归因于IPO常态化。与此同时,市场目光更聚焦“天量”再融资以及后续解禁减持的预期。

  证监会披露显示,2016年IPO及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再融资规模创下历史之最。有机构数据显示,2016年筹资规模为1476亿元。粗略统计,在“史上第一融资年”,以再融资方式增加的市场供给8倍于IPO。

  事实上,相似的情形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上演。有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A股市场总体融资额分别为7490亿元和15215亿元,其中IPO占比分别为8.9%和10.4%。按此计算,最近三年再融资在A股融资总额中的平均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无论从整体还是单只平均募集额来看,市场所担忧的资金分流压力,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再融资整体规模偏大,以及后续解禁减持的担忧。”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说。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所长看来,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形式单一,大多偏好增发。“巨量增发似乎变成万能的巨额集资模式,最终却由股民买单。”董登新说,这种乱象必须整治。

  野蛮减持背后:“弃船式”套现挑战底线

  除了“天量”再融资,大量的减持成为A股身上的另一个“出血点”。

  2015年上半年,牛市引发频频减持,大股东套现规模高达5000亿元。经历异常波动之后,监管层在2016年初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作出明确规定。但就在这个市场亟须休养生息的年份,减持规模仍达约3600亿元。

  基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者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的合理减持,本无可厚非。但一年间,借道规避相关监管的“过桥”减持频频发生,无视监管层三令五申的违规减持也绝非个案。形形色色的野蛮减持挑战着市场的承受能力,以及包括监管机构在内各方的底线。

  尤其是约20家上市公司股东先后公布“清仓式”减持计划,不仅市场观感差,且负面影响大。

  “本应与上市公司同舟共济的大股东,却纷纷选择减持甚至抛空手中的股份。这种‘弃船式’套现行为无疑消耗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乃至整个市场的信心。”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总监仇彦英说。

  步入2017年之后,A股市场或仍将面临减持困扰。根据(,)的统计,2017年沪深两市共有1030家公司的2028亿股解禁,估算解禁市值高达约2.88万亿元。若按照2016年12%左右的减持比例推算,全年公告减持市值约达3400亿元。

  令人担忧的是,相当规模的减持套现资金并未用于创业或再投资,而是选择消费、理财,或转移海外。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这不仅使资本市场“出血”不止,也令实体经济面临不断“失血”风险

  构建A股健康肌体 堵住“出血点”成当务之急

  A股承担着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资源配置的重任。业内人士呼吁,面对“天量”再融资和野蛮减持带来的叠加冲击,监管层应尽快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则,对再融资和减持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

  一方面,以兼顾企业融资需求、市场承受力为前提,通过提高标准等方式适度放缓再融资节奏,以缓解后续再融资解禁后的减持压力。同时,及时披露未来一段时期再融资规模,加强对市场的预期引导。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股份相关政策,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完善IPO上市时减持政策和减持承诺。对大股东疯狂减持,特别是“清仓式”减持进行约束,对违规减持予以严惩。

  值得注意的是,因发行主体要求低、透明度不足,作为再融资首选方式的定向增发暴露出过度融资,及机构间利益勾兑等诸多问题,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新的规范政策也在酝酿之中。

  加强监管一直是健康稳定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2017年以来,(,)、(,)、(,)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东因违规减持而遭遇监管处罚,也显示出对大股东减持行为规范趋严的态势。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有赖于资本市场健康的肌体。对于年轻的A股而言,完善新股发行和重建新陈代谢机能之外,堵住疯狂再融资和野蛮减持两大“出血点”,已成当务之急。(新华社)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今日财经头条

(责任编辑:王姝睿 HF059)

看全文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证监会定调IPO 新华社:堵住两大出血点》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张裕豪:关注手机银行的发展 明年将在中国推出Breeze-银行频道-顺水鱼财经网

上一篇:

北京房租真跌了?你只是被平均了 暴涨或已不远 -房产频道-顺水鱼财经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