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中国社科院联合腾讯理财通、腾讯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发布国内首份《国人工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6年,我国居民工资增长不足3倍,而同期工资理财规模增长近10倍,工资理财规模增速超过工资增速3倍。其中,工资理财规模是指居民工资中主动理财的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理财成为居民理财方式新宠,互联网理财规模由2013年的3853亿元激增到2016年的2.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最高可达到16.74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国人工资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表示,居民工资理财规模的大幅增长,反映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国民的理财意识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被动储蓄转为主动理财。居民工资理财规模将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新指标。
该报告显示,我国工资水平在2004-2015年间上涨了2.95倍,国人工资水平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仍略低于同期GDP增长幅度(3.24倍)。在行业、区域、职业等维度上的差距也更加显著。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继续呈现高者愈高、低者愈低的“马太效应”,最高和最低行业工资差距达3.1倍。金融业连年领跑行业工资排行榜,IT等高新技术产业紧随其后,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性行业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在地域上,北京、上海、天津等东部城市工资水平大幅领先其他地区,河南、黑龙江等中部及东北地区工资水平增长幅度缓慢。同时,性别方面的“相同岗位收入差距大”的现象略有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从事同样工作的女性职工只能获得男性职工工资的65%。
报告显示,2005年至2016年,我国居民工资理财规模大幅提升9.6倍,远超同期工资涨幅。这表明我国居民工资收入中用于主动理财而非被动储蓄的规模正在大幅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对工资收入进行了更多元化的配置。
区别于居民工资理财规模的持续上涨,居民储蓄率从2008年的26.32%一路回落至2016年的9.81%,居民储蓄搬家的现象日渐普遍。报告分析称,该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消费升级,另一方面也与物价、房价上涨密切相关。
因理财与储蓄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为衡量工资理财规模的地区差异,报告对各省份包括储蓄在内的历年潜在工资理财规模进行了计算。
上海居民凭借人均一年27243元的潜在工资理财规模位居“2016年各省潜在工资理财排行榜”榜首,浙江、北京紧随其后。同时东西部地区差异缩小,中西部居民主动理财意识不断增强。
该报告认为,近年来,传统储蓄仍是居民首选理财方式,但伴随着股市的牛熊转换、利率下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明显,互联网理财平台凭借准入门槛低、便捷安全等核心优势,正逐渐受到更多用户群体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和青睐。目前,我国居民使用互联网理财的意愿率已达11.15%,超过了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等,成为国人理财的主要途径之一。
基于此,报告首次发布互联网理财指数(IWMI),旨在衡量互联网理财在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比重。报告显示,2013―2016年三年间,我国互联网理财指数增长超四倍,互联网理财规模由3853亿元增至2.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58万亿元~16.74万亿元,发展前景可期。
腾讯理财平台负责人闫敏表示,背靠月活跃用户数均在8亿以上的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的腾讯理财通,上线三年来,已累计为超过1亿用户提供了互联网理财服务。
作为腾讯官方理财平台,腾讯理财通囊括了货币基金、、定期理财、指数基金、企业贷理财等多类型金融产品,以产品多元、便捷灵活、收益稳健的优势成为众多投资者首选的互联网理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