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宇舟
近两年来,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双升已是面临的主要问题,据农行风险管理总监宋先平介绍,农行的分析数据中,前十大商业银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了3.1%。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银行不良贷款地区分布上,2015年多家银行中西部的不良贷款增长幅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而在此前不良贷款较为集中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银行的努力,在去年已有明显的好转。
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比2014年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
不过,从具体地区来看,部分地区资产质量有所好转。来自浙江银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8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37%,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与上述地区相对应的则是,中西部地区的资产质量持续恶化。从各地银监局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山西等省市不良率已经超过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区。
截至2015年年底,山西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881.6亿元,同比增加123亿元;不良率环比第三季度下降0.18个百分点,但仍达到4.75%。河南银行业2016年监管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该省银行业不良率有所下降,但仍达3.01%,规模接近1000亿元。
从已经披露的银行报表中也不难看出,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正在显现,尤其股份制银行更为明显。2015年,(,)中部地区不良贷款占比已达到16.5%,相比于2014年增加了3.7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同样为地区之首,其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超过珠江三角洲,达到49.14亿元,占比20.16%,这一数字在2014年仅为12.41%。
光大银行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部地区不良贷款率增加较快主要是能源、重工业出现的坏账较多,其实从2014年,这部分行业就已经显现出一些问题,但是风险敞口的滞后性,这部分不良贷款的增长在2015年才能体现出来,而行业的低迷带来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失。
与光大银行情况类似,(,)、(,)的不良贷款也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
加快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面对不良贷款双升的严峻形势,不少银行纷纷表示会在今年加大核销力度。光大银行副行长表示,2016年,不良资产增加的趋势是必然的,不过,资产质量仍在可控范围内,未来,光大银行会压缩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并且加大逾期贷款回收力度,对不良资产进行打包核销等手段,控制不良资产规模。
高管层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为加强风险防控,工行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特别是将传统风险管理经验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全客户、全产品、全流程的动态风险监测和实时预警,组织全行及时控制潜在风险,防范贷款劣变。
此外,债转股也有望在今年进行试点。农行行长在业绩报告上透露,将根据即将出台的政策安排和实施细则,积极审慎地推进商业化债转股,服务去杠杆,同时尽可能降低银行风险,减少全社会付出的成本。
招商银行副行长王良表示,招商银行对债转股高度重视,目前已专门成立债转股领导小组积极研究方案,在政策、制度、外部环境的成熟及监管要求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