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限购在2010年之前或许听上去比较陌生,而自2010 年12 月23 日下午,北京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后,这两个刺眼的词语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根。自北京实施限购后,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也逐步施行了限行限购政策,而政策的实行能否带来汽车业良性的发展,从目前看值得商榷。
限行限购闹剧下 汽车业将何去何从
限购之后 谁将成为下一个继承者
在严峻的城市拥堵形势下,关于缓解拥堵的话题也逐步升温。汽车限行限购几乎已经成为了城市治堵、治理灰霾天的“标准动作”。自北、上、广实施以来,政策效应正逐渐发酵。在之前的两个月内天津、杭州两大城市限购令毫无征兆的骤然而至,这种突如其来的方式让更多城市有了“跟风效仿”的趋势。
以杭州为例,虽然此前大部分市民对限购已有所耳闻,但当正式公布后,仍然上演了通宵达旦的购车潮。这股抢购风甚至还波及到周边甚至更远的城市。深圳、成都、南京、重庆,大家都在猜测谁会成为下一个限购城市?
限购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限购后北京、上海、广州交通状况是否得以有效改善?当然答案是显而易见,贵阳、天津、杭州等继承者加入进来之后也不会有任何正面的效果。
自2010 年北京实施限购政策以来,目前全国汽车限购城市,已达到7个城市。中汽协曾表示,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8个城市存在限购的可能性。而天津和杭州均已实行限购,中汽协的预测兑现了两个。谁将成为下一个后继者?不知消费者是否也在翘首以盼下一个疯狂之夜到来。
自主品牌受伤 新能源或迎契机
目前有限购传闻的城市多达十几个,由此引发的恐慌性购车预计将带来50万辆的新增销量。近日杭州限购引发的抢购“疯狂一夜”,经销商就收到了7万个订单,相当于2013年杭州机动车净增量的约四分之一。
从数据来看,高增长下政府寄望通过限购减缓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城市来说,是多么讽刺的结论。
面对上牌量被腰斩的现实,其中受伤最严重的是自主品牌汽车。因为限购使得汽车消费更加趋向高端化,购车一步到位成为共识,因此主要处在市场中低端的自主品牌变更不能立足于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从去年以至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汽车逆势下跌,乘用车份额已经跌破40%大关。
限购的另一种发展趋势便是可能拉动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长,新能源汽车的节能环保也确实能够让消费者青睐。但是从现实中看,配套设施不完善、区域政策、汽车补贴政策等等因素也都在制约其发展,特别是2015年所要达到的5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不知在限行限购的大潮下新能源汽车会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