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证监会主席助理姜洋致辞
姜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很高兴出席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七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正日益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展示发展成就、深化产业服务、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中外同行及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经济复苏与商品期货市场”,下面,我就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谈几点意见:
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在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方针的指引下,中国证监会不断加强期货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新产品上市和加强市场风险监管,期货市场逐步进入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实体产业的融合度不断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在积极应对危机、维护平稳运行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产品结构日益完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目前,我国已成功上市了23个期货品种。除外,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在我国都已上市,覆盖(,)、金属、能源和化工等诸多产业领域的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同时经过3年多的精心筹备,4月16日,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一个多月来总体运行平稳。今年前4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8.6亿手,成交金额6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和124.6%,客户保证金突破1200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00万户。经过这些年的规范治理,期货公司的资本实力、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服务实体产业的能力也正日益提升。
二是市场法制基础不断加强,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一直以来,中国证监会始终坚持把加强期货市场各项基础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法规层面,根据期货市场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推动修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同时,配套修改和新制订了涉及期货交易所、中介机构、高管人员、金融期货业务等覆盖期货市场各个方面的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度层面,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期货投资者保障制度、开户实名制、统一开户制度、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分类监管制度、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以及正在着力推进建设的“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等。这些法规制度建设,使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市场功能逐步发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初步显现。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没有出现大的风险,特别是2008年以来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功能逐步发挥。在一些领域,期货价格在指导现货生产、消费和流通方面的先导作用日益显现,一些较为成熟品种的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定价参考,国际影响力正在增强。相关产业链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期货市场的重要性,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管理风险的企业稳步增加。
从期货市场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始终紧密相连,植根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欧洲的工业革命使伦敦成为世界性的原材料交易定价中心;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芝加哥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农产品定价中心;20世纪70年代后的经济全球化和风险管理全球化,再次确立了北美和欧洲世界衍生品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的地位。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场内衍生品市场以其监管严格、规则简单透明和注重风险管理,不仅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较好地发挥了对冲风险的功能,并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国期货市场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建立并逐步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也逐步发挥了市场的经济功能。但离有影响力的商品定价中心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芝加哥、伦敦的定价中心的影响力是经历了上百年的努力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是建立了期货市场就取得了定价中心的地位,也不是上市了期货品种就有了定价话语权。只有当现货相关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受到各方广泛认可,行业上下游(境内外)企业广泛参与,参与者能方便进出市场实现套期保值,期货价格作为行业定价的基准才能确立。也就是说只有当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认可,并普遍采用其价格作为经济活动的参考,才能说形成了商品定价中心。因此,定价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推动才能实现。当前还存在着一些制约期货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和矛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克服和解决,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一方面,由地缘政治、利率、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等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导致国内各类经济实体参与期货交易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又存在着大量的制约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法律政策障碍和体制机制矛盾,制约了企业的参与度和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全社会对风险管理意义的认识,从更高的层面认识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创造条件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不断增强期货市场的定价能力和话语权。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自身也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以个人散户为主,现货企业参与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商品期货为主,金融期货刚刚起步;市场规则制度还存在一些制约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市场中介机构服务产业的能力还需加强;监管的效率和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当前,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但是,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决不能忽视风险控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国际金融市场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创新和流动性,忽视了相应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我们要充分吸取这个教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项创新活动都必须有针对性的监管和制度安排,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期货市场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继续按照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推进解决制约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内外并举,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促进商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品种的功能发挥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新品种上市只是功能发挥的开始,后续的精心培育才能保证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质量。交易量和市场规模要始终服务于功能发挥。要全面评估已上市商品期货品种的市场运行质量和功能发挥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规则制度,做精做细期货品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要逐步建立科学的新品种上市工作机制,稳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市场条件具备的商品期货新品种上市。要加强市场风险的预警和监测、监控工作,确保商品期货市场稳定运行。
二是继续坚持“高标准、稳起步、严监管”的标准,确保股指期货安全运行。要把风险防范放在优先重要的位置,坚持发展的速度与监管的能力相适应,创新的步伐与风险控制的水平相匹配,积极研究探索股指期货市场的运行规律,进一步完善跨市场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市场一线监管,坚决打击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培育和功能评估,逐步深化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金融改革全局。
三是要强化期货公司中介定位,扶优限劣,促进行业结构优化。要进一步明确期货公司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功能定位,以服务现货企业和产业发展为核心,支持期货公司围绕主营业务开展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专业化中介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期货公司分类监管,通过差异化的政策导向扶优限劣,支持优质期货公司做优做强,推动期货行业市场化整合。适时开展期货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制订期货公司从事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相关办法。研究开展境外期货代理业务。
四是要加强投资者教育,进一步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积极探索投资者教育和分类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各项要求,研究建立商品期货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可行性。要按照“把规则讲透、把风险讲够”的原则,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知识,揭示风险,引导投资者理性、有序参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发展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培育成熟的投资者队伍。
在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程中,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向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前,举世瞩目的正在举办,相信为期半年多的将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进程中,上海期货及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一定会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本届论坛的举办,为期货市场、实体经济及有关方面交流经验、探讨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与会人士充分发表意见、深入开展探讨、积极寻求合作,为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