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富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ID:SuningWealthInsights)
2016年注定将成为全球化的多事之秋,前有脱欧,近有胜选,接下来还将面临宪法公投,表面上看,这些“黑天鹅”频现是各国政治格局的重大变故,但真实的根源仍然是经济问题。就12月4日即将举行的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来说,表面看是意大利总理伦齐领导的民主党与民粹党派“五星运动党”的权力之争,实际上是近年来意大利经济持续疲软的必然。在此,笔者以1999年意大利加入欧元区以来经济社会指标全面下滑的趋势,来讨论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的根源。
经济长期低迷,人均GDP停滞不前
意大利是1999年欧元区创始成员国,在欧元区的地位仅次于德、法两国。相比德法,意大利加入欧元区显得尤为“水土不服”,经济增速长期低迷。1999-2015年,意大利GDP年均增速仅为0.34%,远落后于同期1.32%和1.44%,与欧元区国家平均水平1.29%也相差甚远,意大利甚至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低迷的主要拖累因素。
从世界银行基于购买力平价统计的人均GDP看,1999年意大利人均GDP为33458国际元,德国、法国分别为34847和33142国际元,三个核心国家水平基本相当。然而,到了2015年,意大利人均GDP为33587国际元,德法分别高达44053和37307国际元,同期欧元区人均GDP则由32261国际元上升到37481国际元(参见下图)。由此可见,大多数欧元区国家人均GDP都获得了增长,唯有意大利、等少数几个国家原地踏步,陷入停滞。
金融危机之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债务转移过程,即政府债务急剧扩张、私人部门杠杆率显著下降,这在、德国、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2008年后,意大利政府债务占GDP比例从105%一路飙升至2015年的153%,而非政府部门(私人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占GDP比例却长期维持在120%左右(参见下图)。意大利政府部门加杠杆,并未使非政府部门成功实现去杠杆,相反社会整体杠杆大幅飙升,意大利经济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近年来,商业银行成为意大利经济的暴风眼。在巨额债务压力下,意大利金融体系坏账飙升,银行体系风险不断暴露。从横向比较看,2008年意大利金融体系坏账率为6.28%,美国、德国、法国坏账率分别为2.97%、2.85%和2.82%。2015年,意大利坏账率飙升到17.97%,翻了近3倍,而美国、德国、法国坏账率分别稳定在1.52%、2.34%和3.98%。即便是坏账问题同样严重的银行业,其坏账率也从2013年高点9.38%下降到2015年的6.28%(参见下图)。在银行体系中,意大利BMPS银行坏账率高达34.8%,坏账率超过15%的银行超过11家,银行体系的坏账不断暴露,极大地扰动了欧洲和全球市场。
在美国、欧元区多数国家失业问题大幅改善的大趋势下,意大利经济持续低迷,使得意大利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失业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意大利全国失业率一直维持在12%上下,较2007年低点6%翻了一倍,其中25岁以下劳动年龄的年轻人失业率持续保持在40%上下,较2007年的低点20%同样是翻倍。从横向比较看,目前德国失业率已降至4.1%,接近充分就业,整个欧元区失业率也由2012年3月的前期高点12.1%下降到今年9月的10%,年轻人失业率也降至20.3%(参见下图)。由此可见,意大利已成为欧元区失业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